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药剂学实验 6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2022-07-30 13:48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吲哚美辛片的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 熟悉单冲压片机、摇摆颗粒机、铝塑泡罩包装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制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现将常用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主药和辅料首先必须符合规格要求,特别是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与辅料混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主药与辅料是否充分混合均匀与操作方法也有关。若药物量小,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用递加稀释法(配研法)混合,一般可混合得较均匀,但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而用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往往可以混合得较均匀,含量波动很小。

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粘合剂或润滑剂,制软材时要控制粘合剂或润滑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以握后掌上不粘药粉为标准。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多,这两种情况制出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从而不能制好片剂。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0.3~0.5g)选用14-16目,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过筛制粒。颗粒一般细而圆整。干燥、整粒过程,已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60℃(约4小时)。注意颗粒不要铺得太厚,以免干燥时间过长,药物被破坏。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团,需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计算片重后压片。

片重的计算,主要以测定颗粒的药物含量计算片重。

制成的片剂需要按照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除片粒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有适当的硬度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有的片剂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明确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三、实验准备

器材:压片机、片机四用仪、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烘箱、药筛(80-120目)、尼龙筛(14-20目)、搪瓷盘、不锈钢托盘、乳钵等。

试剂:吲哚美辛原料、乳糖、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处方】

【功能】

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和炎症;解热;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

【操作】

将吲哚美辛、乳糖、羧甲基淀粉钠按等量递加稀释法混合均匀,以50%乙醇适量作润湿剂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利用摇摆式颗粒剂制粒,60℃干燥4h,最后加硬脂酸镁稍作混合均匀,冲模压片,最后再利用铝塑泡罩包装机包装成版。

操作时注意,本片剂药物含量小,在与辅料混合时,宜采用等量递加稀释法混合均匀。加润湿剂时,宜分次加,边加边搅拌,但速度要快,以免乙醇分散不匀,造成局部软材过松或过粘。


五、质量检查与评定

本实验测定片重差异、硬度、崩解度和溶出度试验。

① 药典规定,0.3g以下的药片的重量差异限度≤±7.5%;0.3g或0.3g以上者为≤±5%。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一倍。本片按限度≤±7.5%评定。

② 崩解时间

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吊篮浸入盛有37±1℃水的1000ml烧杯中,开动马达按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往复运动(每分钟30~32次),从片剂置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时,至片剂全部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如有1片崩解不全,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③ 硬度试验

应用片剂四用仪进行测定。将药片垂直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横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横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标尺上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硬度。测3~6片,取平均值。

④ 溶出度试验

取本品按溶出度测定法操作。


五、思考题

1.试分析吲哚美辛片处方中各辅料成分的作用。

2.中国药典规定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

3.使用单冲压片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up主做的成品 ,虽然有点不太好看(눈_눈)


药剂学实验 6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