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女足世界杯后

8月20日,国际足联第9届女足世界杯落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负联合东道主之使命,圆满的完成了首次扩军到36支球队的女足顶级赛事。决赛中西班牙1:0小胜英格兰捧杯,成为女足世界新的王者。
这届杯赛带给老球迷们最大的感触是竞争格局的变化。老牌强队成绩暗淡,巴西、德国、中国小组未能出现,挪威、美国、丹麦倒在淘汰赛首轮,仅剩瑞典队一路打进半决赛,成为老牌强队中唯一不倒的旗帜。瑞典队本届比赛发挥基本正常,小组赛三场全胜,且有5:0大胜意大利的现象级表现。16强点球大战淘汰美国,8强2:1淘汰日本,半决赛1:2负于西班牙略显可惜,最后一场2:0胜澳大利亚夺得季军。队中布拉克斯特纽斯(Blackstnius)、阿斯拉妮(Asllani)依然是锋线和中场核心,打澳大利亚的第二个进球也是此二人为本届赛事划上美好句号的一次配合。此外中场的罗尔夫(Rolfo)体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后卫伊莱斯泰特(Ilestedt)、门将穆绍维奇(Musovic)等中坚力量也表现稳健。总体上,瑞典队已成为1991年首届杯赛以来,唯一一直稳坐强队位置的老牌劲旅。美国、德国、挪威、巴西表现的都很挣扎,而中国队则已彻底退出了强队的行列。
欧洲球队的表现在这届杯赛中大放异彩,除英格兰、西班牙会师决赛外,荷兰、葡萄牙、意大利的女足队伍都保持了不错的竞争力,女足世界的格局在这些球队的驱动下已彻底改变。此外,南美、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非洲的整体进步也已势如破竹。牙买加与哥伦比亚在16强中会面,这是多年前难以置信的画面。哥伦比亚在8强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虽败但场面不落下风。海地在对阵英格兰的小组赛中仅一球小负,其进步也令人惊讶。非洲球队尼日利亚在16强中点球惜败英格兰,其实力的稳步提升也肉眼可见。
在此发展趋势中可见,女足世界的格局越来越接近男足,欧美主导、非洲挑战、亚洲鱼腩的局面似乎越发清晰。比较不同的是美国和日本,虽然成绩欠佳但实力尚存,瑞典女足的地位也比男足高出不少,这是短期内不易改变的。

女足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中国的女足水平为什么会呈现出“由盛转衰”的颓势呢?
第一个问题应该要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女足世界杯,那届杯赛在加拿大举办,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现场观看女足世界杯的比赛,当时看了在渥太华的两场小组赛,分别是德国对挪威、科特迪瓦对泰国,此外还有瑞典与德国的八分之一决赛以及中国与美国的八分之一决赛。那时候美国、德国、巴西、挪威都还与瑞典一起并肩站在顶层,中国队那个时候也还具备与美国这样的顶级强队过招的能力。但2019年世界杯,部分老牌强队开始衰退,特别是中国队在遇到欧洲强队时已经几乎无还手之力,那届杯赛对阵西班牙和意大利时的被动,至今回想仍呼吸困难。这届杯赛这种态势更为明显。基本可以认为,2015年至2023年的这8年时间是女足世界格局完成转变的时段,这是一个过程,在一点一滴中量变形成了质变。

第二个问题,则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表层的,欧洲球队之所以强,强在他们成熟的联赛体系,以英格兰联赛为例,英格兰女足足总杯的参赛俱乐部数量达到438支,囊括了6个级别的俱乐部球队,可见其职业化规模之庞大。从300万名英格兰注册女足运动员中选出23人大名单来,只能说教练的工作量是极其大的,但选出的球员各个精英也是毋庸置疑的。与英格兰类似,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也都有相近的联赛体系。在这样的联赛体系中,顶级球员每年可能要打50余场强对抗的高水平比赛,这无形中的能力强化是十分扎实的。而反观我们女足运动的现状,女足联赛几乎无人问津,女足足协杯决赛在一块训练场地上进行,观众不超过100人,与英格兰女足足总杯决赛温布利球场座无虚席的场面毫无可比性。中国的女足运动员每年能打多少场比赛,女足联赛的升降级制度有没有完善,女足注册球员到底有多少,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是肉眼可见的,表层的差异已显而易见。
第二个层面是底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再次提出“足球文化”这个词,我们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足球文化,我们离建成自己的足球文化到底有多远的路要走。在我看来,足球文化远不是有多少人爱看球或者是有多少人爱踢球,印度爱看球和爱踢球的人也很多,但他们显然没有足球文化。如果要强加给足球文化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的话,最关键的指标应该是有多少人从内心觉得踢足球可以作为自己的职业,特别是有多少父母觉得孩子可以考虑将足球作为自己的职业。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就很多了,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每一个原因都不足以成为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叠加,造就了一些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女足这次以1:6的大比分输给英格兰,不是偶然,赛前也已经预料到会是大败。这不能归咎于教练组或者队员,毕竟输球是临场的问题,而背后没有强大的基础支撑才是根本原因。
每每看着足球强国一次又一次捧杯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在思考足球文化这件事,虽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不重要,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也无可厚非。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无力去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