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刚刚说啥?

2019-03-25 23:13 作者:biokiwi  | 我要投稿

Pardon?

你刚刚说啥?

你头先讲乜?

你才将说撒子?

▲ (以上图源网络)

每次说出这个的时候,可能是听到了好听的话想再听一遍;可能是听到骂人的话想确认一下;也有可能是真的没听清,因为走神,环境太吵,或者耳朵真的不行。

你有没有担心过天天戴着耳机的你会因为这耳朵坏掉?

或者掏耳朵的时候一不小心捅破了“耳朵”?(可怕到不敢想象)


想要了解耳朵有没有可能失聪,首先得知道我们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手机静音震动的时候你仍然能够听到声音,事实上声音就是来源于空气的振动,想象打水漂时候的水波,类似的情况在空气中便是声波。

▲ 耳朵解剖图(图源网络)

我们的外耳像一个雷达接收器一样收集声波,并传递至鼓膜

就像打鼓一样,声波“敲打”着鼓膜,让鼓膜也产生振动,而这个振动会由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传到内耳耳蜗

耳蜗是一个充满淋巴液(一种很重要的液体)的螺旋管,在蜗管内整齐排列着很多细小的毛细胞

▲ 耳蜗及毛细胞结构(图源网络)

每个毛细胞表面都有被静纤毛覆盖的离子通道。

毛细胞就像是一个个水车,当声音传入时,淋巴液带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就会摇曳起来。

这时离子通道的大门就会打开,淋巴液中的钙离子(Ca2+)和钾离子(K+)就会进入细胞,从而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就是这些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网络,沿着脑干传到听觉中枢,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那些习惯会导致耳朵失聪呢?

这里我们列出潜在的一些原因:

频繁掏耳朵:尖锐物品掏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未消毒过的挖耳勺或其他不干净的物品掏耳朵,会造成外耳道发炎,严重时可导致听力减退。

▲ (图源网络)

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时常常会引起毛细血管痉挛收缩,影响听觉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循环障碍,弄不好还可能发生缺血、水肿的症状,甚至导致听力锐减甚至暴聋。


用力拧鼻涕: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易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 (图源网络)

接触大量噪声(交通、娱乐等):噪声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失聪、听力障碍,但长时间就可能会对听力产生影响。


睡觉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影响了耳蜗的血管;打呼噜时产生的噪音影响了听力。


抽烟喝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毒素,会引起内耳小血管收缩痉挛,使内耳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酒精慢性中毒可直接损害听神经。

▲ (图源网络)

耳机音量过高,带耳机时间过长:美国语言与听力协会研究发现,35%的成人及59%的青少年使用耳机时音量为110~120分贝,而在音量过大的环境下,1小时15分钟就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


感冒、鼻炎或咽炎等:耳部的炎症通常都是继发于鼻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炎症波及咽鼓管,或是鼓膜有破损后感染造成的,故应及时治疗,以防听力损害。


可是,对于一些耳聋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

传统的方法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部分听力。

▲ 人工耳蜗结构(图源网络)

但是随着基因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通过基因治疗来治愈一些耳聋患者,如尤塞氏综合征(Usher Syndrome)

该病患者因体内的USH1c基因出现突变而先天失聪,伴有平衡感失常,进入青少年之后还会出现视力受损并最终失明。

因为USH1c基因突变会导致耳朵内负责听觉的毛细胞出现发育异常,因而无法接受声音刺激并将其传入大脑。


相比起针对眼睛的基因疗法,用于耳朵的基因疗法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有效地将基因送入毛细胞内,尤其是位于耳蜗外侧的外毛细胞。

外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接受到的声音信号放大,使得内毛细胞能够将更强的声音信号送入大脑。因此,修复外毛细胞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听力。

▲ 从左至右:正常毛细胞;尤塞氏综合征毛细胞;基因治疗毛细胞(图源网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专门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叫做Anc80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将正常的USH1c基因送入患有尤塞氏综合征的小鼠耳内。

听力测试发现小鼠的听力得到了恢复,并且在恢复正常的外毛细胞帮助下,能够听到非常轻微的声音。


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个额外的收获。由于内耳在人体平衡感中的重要作用,尤塞氏综合征患者通常还有平衡失调的症状。

而基因疗法在帮助小鼠恢复听力的同时,小鼠的平衡感也得到了部分恢复。


相比于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部分听力,基因疗法复原后的自身听力可以听到更宽的频率范围,更好地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更有效地过滤背景噪音,以及更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来源方向。


参考来源:

[1] Lee, Gary Jek Chong, et al. "The music listening preferences and habits of youths in Singapore and its relation to leisure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55.2 (2014): 72.

[2]"Loud Music Linked to Pounding Headaches." LiveScience. TechMedia Network, n.d. Web. 29 July 2016.

[3] kknews.cc/zh-my/science

[4] chuansong.me/n/15499283

[5] zhuanlan.zhihu.com/p/34




你刚刚说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