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民国就有了?黑帮大佬杜月笙还是副会长,同样红十字看看人家怎么救灾的

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建人是沈敦和。中国红十字会自一九零四年在淞沪创立后,在历任正副会长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十分醒目。那就是黑帮大佬杜月笙。武汉红十字会也是他下面一个机构。

杜月笙十四岁时,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由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杜月笙得到黄金荣的信任,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后杜月笙纠合同伙,勾结军阀,做起走私生意。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与此同时他在法租界的生意也经营的越来越红火,很多受到杜月笙帮助的人,都纷纷的前来捧杜月笙的场。用来自己的话来说“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倒也确实如此。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杜月笙与诸多军政大佬都有关系。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张学良宣布下野,来到上海,准备出洋,杜月笙为保其安全,招待他住在福煦路一八一号。

杜月笙的慈善生涯始于1922年江浙地区的特大水灾。
江浙地区发洪水后,在淞沪举行的募捐游艺大会上,黑帮大佬杜月笙当场捐出了三百大洋赈济灾民,高居捐款榜首,一时名声大震。
之后,杜月笙开始积极参与各方的赈灾工作。他曾倡议将喜丧仪礼移作赈款。有一次,他主动把打算送给黄金荣64岁寿仪的50288大洋移作赈款,并组织发起各种形式的游艺演剧助赈。
红十字会在当时中国做了很多慈善。设立了很多医院,如宁波时疫医院、仁济医院等,救助伤病者无数;又设立上海虹口平民时疫医院,穷人和重病住院,医治手术医药住院费用一概全免。他们还投身教育,创办很多学校,向学校捐款
抗战时期,“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各界人士深感中国缺少能够参与作战的飞机,于是就发起“航空救国”运动。杜月笙积极响应,立即斥资四万大洋,向外国订购了两架双座飞机。

蔡廷锴将军与日寇血战淞沪时。杜月笙和著名报人史量才等人组织了市民地方维持会,杜月笙任副会长,他在学生界和文艺界组织起战地服务团,又在工商界带头募捐,并亲自在战火中驱车到十九路军军部,送去大量罐头食品和生活用品。
蔡廷锴军长动情地说:“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
由于杜月笙在灾荒赈济和日常慈善工作上的成绩,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他被推选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副会长。当时的会长为王正廷,蒋介石则担任名誉会长。
1937年8月,中日爆发了“淞沪会战”,上海各界民众积极组织起来,支援前方将士抗日,作为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义不容辞,加入了上海各界抗敌救援会,任筹募委员会主任。
凭着杜月笙在上海滩巨大的名望和地位,很快就组织起了急救队、救护队、临时救护医院,征集救护车近百辆,都参加了救护伤员的工作。

在“淞沪会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杜月笙冒着战火去见总指挥张治中将军,纹张将军还需要什么,张治中也没客气直截了当的说,前线通讯比较困难,急需电话机传达汇报各种信息,听罢,杜月笙一拍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回去后,立刻吩咐手下人去买,有人问这钱谁出?杜月笙瞪眼:“我出!这是我捐给抗日将士的!”
杜月笙与国民党上层的关系盘根错节,与共产党几乎没有什么往来,担当八路军住上海代表潘汉年给杜月笙写信,问杜先生能不能支援八路军一批防毒面具时,杜月笙一口就答应了,说八路军也是抗日的队伍我都帮,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都免费送给了八路军。
到一九四三年为止,杜月笙一共担任了12年副会长的职务。

抗战期间,杜月笙将青帮弟子和他领导的红十字会结合起来,组建了救护委员会。
杜月笙借助自己手中的资源,建立医院、收容所,为后方搜集、采购物资,这位上海滩的青帮老大,用自己的方式,领导了12年红十字会。
灾难面前人人为国,连黑帮老大都如此,何况某些人某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