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杂谈----六镇起义北魏衰亡(一)
上篇我们讲到一代雄主孝文帝锐意改革,名留青史,为北魏王朝乃至日后隋唐开创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孝文帝-冯太后统治的近三十年间,均田制让北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治上北魏进一步加强了对南朝的优势,并力争统一南方,外交上北魏积极维护朝贡体系,稳定并拉拢高句丽等国,强化北魏正统地位,文化上北魏大力推崇儒家文化与汉化政策,北方民族融合汉化在与鲜卑化逆流的抵抗中推进,北朝的凝聚力也在不断提升。总体而言,北朝此时大有强盛之势,似乎可以胜过南朝一大截,实现山河统一了。 但历史并没有如此番预料般演进,公元523年,北魏边疆六镇起义,次年河北六镇俘兵与民众再度叛乱,528年尔朱荣发动叛乱,杀太后与幼帝,日后高欢宇文泰崛起,北魏被两方势力撕裂为东魏和西魏,曾经强大的北魏帝国在战火动荡中走入历史的坟墓…… 为什么在孝文帝改革下强盛无比的北魏王朝会在短短几十年后走向灭亡?这不是违反了历史规律了吗?其实不然,正是历史规律与历史的必然造就了北魏的改革,也正是它们,使北魏王朝在应对原有问题和改革带来的新兴问题失败之下走向了终点。
北魏自身的危机
从北魏立国直至孝文帝泰和十年北魏长期实行宗主督护制,即通过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与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形成的宗主督护制。这是自西晋末年以来,由于大量人口流动是原有的乡里组织丧失了控制百姓的职能产生的。宗主督护制导致士族大姓依靠经济与宗族势力通过建立坞堡等带有军人职能的自保组织大量吸纳众多人口,尾大不掉,这也是北方汉族世家巩固其地位的重要保障。北魏孝文帝时期,通过改变宗主督护制,建立三长制来巩固中央集权。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同时由于对汉族地方大族产生了打击,因此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汉族地主的不满。三长制改革总体上还算平稳,但真正埋下矛盾祸根的是孝文帝对于北魏六镇的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原先的鲜卑部落士兵进行分化,迁入中原者成为了羽林,虎贲,勋贵与世族同立,而相反,世代守卫边陲的六镇士兵。则从所谓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越发低下,由是引起了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到了北魏末年,官吏败坏,经济衰退。六阵于是成为了社会问题的焦点,日后也成为北魏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再来说经济问题,尽管北魏在孝文帝时期进行了均田制改革,但是南北朝长期的世家大族掌握政治权力的背景下,北魏乃至历朝都无法化解门阀士族制度带来的社会矛盾。贵族地主压迫普通农民百姓的情况始终无法停止,北魏晚期又遭遇天灾,农业生产严重受挫,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预示着动乱的到来。 最后是北魏后期的文化问题,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的同时,鲜卑族内部也在涌动着反改革的逆流,我在上期便提出,北魏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反改革,汉化与反汉化斗争的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越是推进,反对改革的阻力也越大。早在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反对改革的太子元恂就因谋反被诛,同年冬天鲜卑贵族元老穆泰、陆㕡密谋联络大将军元思誉、太守元珍阳平侯贺赖头叛乱,打算推举阳平王元颐为帝,在旧都平城起兵,后被孝文帝强力镇压。这两起事件对鲜卑贵族反改革派产生了不小的打击,但反改革集团依然顽固坚持着反汉化立场,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我想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北魏为什么会在光鲜亮丽的孝文帝时期不就走向战乱乃至崩溃了,孝文帝改革的巨额成就并没有彻底解决北魏严重的社会问题,汉化改革甚至加剧了改革力量与保守力量间的矛盾,但孝文帝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长期忙于政事与军事让他身体的崩溃比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来的还要早,公元499年,孝文帝逝世,把政权交予宣武帝元恪,洛阳政权“宽以摄下”日益腐败,宣武帝死后年仅七岁的孝明帝继位,母亲胡太后摄政,在又一轮的太后临朝下,北魏即将迎来凋零的结局。
六镇之乱始末
六镇是北魏边防的核心,是北魏为防范柔然等少数民族侵扰所设立的边防组织。六镇官兵以北魏鲜卑族兵士为主,长期受到北魏中央的重视,北魏原先定都平城时,六镇享有极高的地位,当地官兵待遇优厚,加上早期柔然与北魏常常发生战争,进一步强化了六镇的重要性。但在孝文帝以后,由于迁都洛阳,北魏政治中心南移,加之柔然分裂衰落,六镇随之由盛转衰,带来了北方边境军队集团与民众对北魏朝廷愈发强烈的不满。你说北魏朝廷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家门口的火药桶呢?因为北魏朝廷内部正在争权夺利……公元520年,太后妹夫宗室元叉联合宦官刘腾,幽静胡太后,把持政权,北魏政治自此崩坏,《洛阳珈蓝记》曾记载,“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田宅,互相竞夸,崇门丰室,洞户连房。”孝文帝宣武帝怎么也想不到,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北魏就败坏到了这番地步。此时的北魏王朝,上层统治者争权夺利,纸醉金迷,而底层民众生活日益困难,顽固的门阀体系愈演愈烈,一切纷纷攘攘,一个冬天,一个王朝的冬天中烟消云散。 公元523年,北方遭遇极寒,粮草急缺,六镇底层人民对高层将领强烈不满,此时柔然再度南下,当怀荒镇兵民请求开仓放粮被拒绝时,一场改写北方百年风云的大起义,在怒火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