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神助攻:d带中心理论

电催化神助攻:d带中心理论
大纲:d带中心理论如何表示吸附能大小;金属的配体效应和拉紧效应如何影响d带中心。
- 多相催化:化学反应是在催化物表面产生,催化剂能否有效的加速反应进行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 对于金属催化剂来说,其活性受元素组成、化学状态、尺寸大小、晶面结构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
- 化学吸附:漂浮在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形成化学键后,吸附质和金属表面的总能量降低,更加稳定。
- 成键轨道:能量低;反键轨道:能量高。
- 成键能带上填充的电子越多,体系能量越低,成键越稳定。
- 原子与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既不能太强,又不能太弱。
- 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区域由里到外可以分为很多个壳层:K、L、M、N;每个壳层里面运动的电子能量是不一样的,根据角动量差异分为不同的电子亚层:s、p、d、f。
- s、p层级容易相互吸引,形成了sp能级,当很多个原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sp能级就叠加形成了sp能带;d能级叠加形成了d能带。
- 费米能级与吸附非常相关。
- 重整能带降低了sp能带的能量,其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反键能带。sp能带非常宽,产生的反键轨道远高于费米能级,不会被电子填充,不会影响成键的稳定性,暂时不考虑反键能带。
- sp能带:宽泛的;d能带:窄且局部的。
- d能带与重整能带发生耦合,形成一个能量低于重整能带的成键能级,和一个能量高于d能带的反键能级,最终缔合键能带。
- 反键能带被电子填充的少,高费米能级的部分越大,成键越稳定;反键能带比电子填充的越多,费米能级的能量部分越小,成键就越不稳定。
- 吸附质氧和金属表面成键的稳定性由两个部分决定:
- sp轨道与2p轨道的耦合;【2P轨道和SP轨道能带的重整能带的能量范围形状都是差不多的
吸附作用并不是很强】
- d轨道和重整能带的耦合。【对成键能级的高低影响作用比较大】
- 红色:金属的d能带;蓝色:最终的结合能带;虚线:费米能级。
- d带中心降低---吸附强度降低;d带中心上升---吸附强度增加。【一致性】
- 元素周期表:
- 从左到右:降低;从上到下:降低。
- 调节配位。
- 金属表面配位数的差异会导致d带中心的移动。
- 配位数:金属中最邻近和次临近的原子数。
- 面心立方Pt的配位数是12。
- (1 0 0):8;(1 1 0):7,窄;(1 1 1):9,宽。
- 表面排布越紧,能带分布越宽,d带中心越低,吸附能越弱,反应活性更低。
- 金属填充的电子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费米能级以下的那部分(红色)面积是不变的,因此变窄后的整个能带需要上移来保持填充电子数的不变。【????】
- 原子排布变疏,能带变窄,d带中心上移,吸附能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