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最佳业绩股价依然下跌背后 现代牧业已经成了蒙牛的“棋子”
作者丨佟思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近日,中国最大的原奶生产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公布了2020年全年业绩。期内实现销售收入60.20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7.84亿,同比增长124%。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净利润已全面超越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然而当天,现代牧业股价从开盘前的2.31港元/股,短暂上涨5%,随后一路下跌,截止(发稿收盘价)。
来自资本市场的担忧,撕下现代牧业的另一面面具。在扭亏为盈实现高速增长的背后,现代牧业已经成了蒙牛的“棋子”,为蒙牛提供了近9成原奶,自身品牌成了搁置品。
整合后原奶产能或超200万吨
从历年的原奶价格对比来看,去年现代牧业利润暴增,无疑是奶价持续走高带来的意外惊喜效应。

资料显示,以饲养规模计算,现代牧业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牧业公司和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截至2020年底,其在全国布局万头规模牧场26个,存栏奶牛25万头,年产鲜奶150万吨。
2020年,现代牧业平均每头成乳牛年化产量达11.1吨,同比增长5%;年内总产奶量达1.49百万吨,同比增长7%,单产及总产双双创新高,助推整体业绩再攀新高。
乘着行业整体规模快速上涨,现代牧业在财报发布当日还宣布,与蒙牛乳业(02319.HK)集团等卖方就收购内蒙古富源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富源国际”)订立买卖协议,拟34.8亿元收购富源国际全部股权。
按照无冕财经研究员计算,合并富源国际后,现代牧业总计拥有31万头奶牛,其中55%以上为成年泌乳牛,成乳牛单产达11.1吨,预计现代牧业2021年的原奶产量将达到190万吨。
如果原奶销售价格不变、公司经营成本不变,则现代牧业的总销售额、利润至少将增加25%,分别可以达到75亿元、10亿元左右。
并且,分析人员指出,25%的增长只是非常保守的预期。富源国际并入的6万头奶牛,其中成乳牛的单产是11.7万吨,高于现代牧业的单产11.1万吨。
而2020年现代牧业将成乳牛单产提高了0.5吨,2021年还有提高空间,也就是说,整合后的现代牧业,原奶产能可能超过200万吨。
在整个乳业高呼夺奶源者得天下的背景下,现代牧业无疑是大boss级别。

富源国际除了有奶牛,而且还控股美国草业巨头HayKingdom,主要生产及销售优质苜蓿草,收购整合后,现代牧业饲料业务短板的短板将得到补足,有助降低公司饲料价格及运营成本(形成区位互补,原奶就近供应,优化供应链,降低物流交付成本)。
但资本市场还是给出了担忧。尽管目前奶业市场规模仍存在缺口,短期内是供不应求。
但奶源产量及价格是受下游、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周期性,一旦碰到不可控自然因素影响或进口奶源冲击,导致价格不稳定,现代牧业将面临财务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结果难以预估。
自有品牌原奶用量仅剩2%
此前,现代牧业曾在2016年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且亏损额将不少于4亿元,直到2019年才扭亏为盈。
对于如此大幅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进口廉价奶粉冲击影响,国内原奶供应商们日子艰难,有一定比例的原奶只能喷粉处理,降价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原奶销售存在困难,现代牧业主动控制了奶牛的数量,加大淘汰带来部分生物资产的重大损益。

除此之外,2017年蒙牛突然宣布发行一笔2022年到期,1.95亿美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换股价格为2.1995港元,而换股对象正是与蒙牛朝夕相处多年的现代牧业,蒙牛持股比例从16.7%升至61.3%,对现代牧业有了绝对的控制权。
背靠蒙牛这棵大树,代牧业奶源不愁销了,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自身品牌发展被搁置,2017年下半年开始现代牧业常温奶产品在终端市场见的越来越少,沦为为蒙牛做嫁衣。
对比营销成本涨幅,蒙牛一直居高不下,活跃于各大台前。而现代牧业则越来越低调,2019年销售费用同比锐减50%,当年扭亏为盈,其实也释放了另一个信号,和蒙牛业务极为相同的现代牧业,正从台前向幕后发展,蒙牛确实没必要把控股公司培养成对手。
从资本动态来看,现代牧业曾经将2家剥离牧业后的乳品厂50%股权出售给蒙牛。
而此次现代牧业收购的富源国际实际上也是蒙牛控股,若不涉及利益输送,那么意图很明显。蒙牛正在整合上游资资源,以应对和伊利之间的上游争夺。
2020年度,公司原奶总产量达149万吨,同比增长7.2%;原奶总销量146万吨,同比增长6.6%,占总奶量的98%。
其中,超8成都是卖给了蒙牛,剩下还有1成在其他品牌手中,拥有全国最大牧场的现代牧业自有品牌占比不到1成。

现代牧业沦为蒙牛布局上游的“棋子”,而奶业最大的利润空间在下游,这意味着现代牧业对利润空间把握能力在逐渐削弱,无论在和蒙牛的合作者是否具备议价权,现代牧业的利润波动主要还是受奶源价格波动,风险性非常高。
资本的反应,正是在表达对其业绩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未来,现代牧业会有何应对之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