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眠精神心理专科:不敢社交或不是因为害羞,而是“社恐”!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害羞和“社恐”好像是同名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害羞、内向的人更多只是不喜欢或不擅长社交,希望主动回避一些“无效的”或“有压力的”社交。这些人在社交方面可能缺乏优势,但不会出现过度害怕、焦虑反应,倾向于拥有较小的社交圈子。
而“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社交恐惧症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颤抖。
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社恐”常见症状
1.来到新环境,会害怕重新认识新朋友,于是不敢说话,只愿躲在角落里看着其他人活动;
2.虽然参加聚会,但不知道说什么,只好低头吃饭,从开始直到结束;
3.远远地看见认识的人,不知道是该打招呼还是绕路走,迫不得已只能低下头匆匆走过,尽可能不发出一点声音;
4.听到电话响内心就会产生慌乱,想要逃避接电话;
5.不会维系友谊,从来不主动和朋友联系;
6.自己在家觉得非常孤独,想要和别人在一起。但是,当其他人邀请自己聚会、活动时,却忽然觉得害怕,果断选择拒绝;
7.说话时总是躲避别人的眼睛,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
8.在特定场合需要自己表达,却忽然感觉很累,感觉没人会相信自己,于是选择坐下。

如果我们出现了8种症状中的多个,就必须引起警惕,进行合理的心理调整,避免自己的社交恐惧进一步恶化。
社交恐惧中的恐惧,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恐惧是否有合理性?其频率、程度、症状等是否超过了正常界限?甚至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回避行为?这都是评估其病态与否的基本标准。
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任何人都有缺点。所以,人一定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问题,并接受这些缺点。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面对自己,了解自我,勇于面对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才能冲破社交恐惧的心理屏障。如果自身无法调节社交恐惧心理,务必要寻求专业帮助,医师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