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节奏大师》的一些回忆

2021-02-07 16:02 作者:鲜果Mealnguer  | 我要投稿

       我拿过《节奏大师》的全贴吧比赛第14名(16人入围,第一名奖金400元)。这个应该是我在《节奏大师》里做过最厉害的一件事了。


        第一次玩《节奏大师》是在我高考结束,也就是2013年的夏天。《节奏大师》确实是我的启蒙音游,我知道这样说出来显得蛮low的,音游玩家都懂,《节奏大师》一直处于音游鄙视链最底层。但我认为和我一样由《节奏大师》入坑的音游玩家应该并不少。

        

        当时的我,对《节奏大师》的痴迷程度仅可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一发不可收拾。

        

        我竟然出奇的享受打歌时的那种和音乐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相信很多音游玩家都是这样入坑音游的吧。

        虽然当年打的都是什么《一千年以后》、《星月神话》这些上古曲目,铺面也是简单到催人入眠。但我当时玩的真的好开心!(我知道一个音游玩家必须要不屑于打流行歌曲,尤其是华语流行歌曲)


        也许是实在太喜欢《节奏大师》这款游戏了,再加上入坑早,等我到了大学时,操作水平已经在同学中首屈一指了,谁过不去的关都来找我代打,别的班的同学都知道,“啊!临床1班有个节奏大师特别厉害的人!”围观群众的盛赞之声自然是不绝于耳。

        在这种虚荣心的作祟下,我开始更加苦练难曲,于是我碰到了第一个硬钉子——《卡农摇滚版》

        音游圈子有个词叫dlkp,多练可破的意思。

        我给自己规定的睡前的任务是——10次卡农摇滚版存活 且 其中有连续5次存活,如果没有连续5次存活,就打到15次存活。


        当时《节奏大师》并没有花里胡哨的人物,存活也是比现在要艰难,相当于现在的“三无”——无道具,无人物,无st。


        当时我就像个小丑一样疯了一般地练,上课下课,吃饭睡觉,从来不会停下来。只要我觉得这首歌还能进步,我就不会停下来。

        啃下《卡农摇滚版》只是个开始,练习是一个很长期的任务,稍有懈怠便很难保持高水平。不过啃下《卡农》之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如此让我拼命、刻苦的歌。(cytus的L2B也许算半个)


        所以《卡农》是一个转折点,在啃下《卡农》之后,我开始对所有歌一通百通了。即便是现在,拿来一个新音游,我也能很快上手。其实现在回头看,也许就是《卡农》把我的读谱能力抬高了一大截,而读谱能力是音游三大能力——发力、耐力、读谱这三个能力里最不容易退化的。


        所以说有人说音游玩家手速多快多快,其实是谬论。手速每个人都差不多,读谱的快慢才是音游和非音游玩家的最大差距。

        后来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我从《节奏大师》开启了播客生涯。我的第一个解说视频也是一个名为《岁乐记》的国产音游。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好久。


        与此同时,节奏大师的野心也正式走向了主流和电竞。


        走向主流,是2013-2014年山东卫视的《节奏大师》综艺节目,对,就是那个可以把省卫视做成乡卫视的那个山东卫视。虽然对于《节奏大师》玩家是个福音,但这个节目说实话,真的真的真的太没劲了。。。

        1:嘉宾菜——我在看的时候,都会有种想去趟山东把那几个嘉宾按个虐个遍的冲动,因为他们实在实在是太太太太太菜了!甚至当时有山东的网友来贴吧骂,说“《节奏大师》这个节目完全拉低了山东人民的音游水平”。我看这么说是完全不为过。

        2:流程水——这个节目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平时狗都不叼的简单和中级难度谱面上,一群人还打的津津有味?!再加上每隔50combo,100combo就会出现的电视台自己P上去的欢呼声,简直是精神污染!精神污染!!!


        总之。。。《节奏大师》这个节目简直就是过家家一样,办了不到一年就房倒屋塌了。

        《节奏大师》主流之路的探索虽然失败告终,但它的电竞之路就比较让人意难平了。


        2014年的冬季TGA,依稀记得冠军是“招颖堃”,亚军是个绰号“阿龙”的人,是招颖堃的徒弟,季军叫“展”,也是招颖堃的徒弟。


        哈哈哈哈哈现在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我记这么清楚呢?因为我到现在也是从来不看任何电竞比赛,但那是唯一一次。

        2014年的TGA是《节奏大师》这个游戏一生的巅峰时刻。


        哦对了,冠军奖金是3w还是1w来着。当时在贴吧还有人为参赛选手抱不平——“哦!为什么LOL冠军奖金那么多,节奏大师冠军奖金那么少?!”

        不过楼下还是有明白人——“节奏大师这游戏本身都不赚钱,哪来的钱发奖金?”

        对,节奏大师其实一直都不怎么赚钱。


        所以直到2015年(雾)《节奏大师》的一次大更新,推出了抽奖和排位系统。敏感的你看到这也许就闻到了——《节奏大师》的味,不对了。


        首先排位是外挂卖挂横行,以至于2015年的大师赛海选,去年的手机组冠军“小梨大枣”,从前几名被外挂挤到了几百名。而官方做的,仅仅是没有统计那前几百个满分选手的成绩而已。仅此而已。


        对,官方比赛外挂成群,而且没有一个外挂被封号。


        官方比赛尚且如此,其游戏环境可见一斑。有人在排位卖挂卖了几年,头像,ID都没有换过。


        不幸中的万幸,以节奏大师的计分机制,还是给了玩家只要打满分还是可以平挂的机会的。我也在一些稍低难度的铺面上经常平挂。所以在排位成为“仙战”已是时间问题之前,我日以继夜,打败着仅剩不多的正常玩家,努力打平着还算是小部分的外挂,终于冲到了“大师”段位。

        不过更多的玩家,则是在专业、高手段位一次次的遇挂,最终不断对这个游戏失望,再失望,最后放弃。节奏大师玩家的流失,也是从此开始。

        随着雷亚的两款音游《deemo》、《cytus》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崛起,《节奏大师》的难民不断被这两款游戏所收容。再加上《节奏大师》的选曲能力在2015年后直线下降,到最后就只剩下m2u、memme等那几个重金请来的韩国乐师的曲子还能拉出来遛遛了。而且这几个韩国乐师的曲子,一用就是好几个版本。

        《节奏大师》很大程度败在收费模式上。

        在2014、15年《节奏大师》的一个竞品游戏就是韩国的《O2jamU》,这款游戏以前我在视频里讲过。当时有很大声音建议《节奏大师》走《O2jamU》卖曲收费的路子,因为不管高端音游玩家愿不愿意承认,《节奏大师》的曲目质量其实并不赖(抛开流行歌曲),在当时是完全可以和O2jamU、雷亚双子竞争且不落下风的。

        而且《节奏大师》玩家其实是很愿意为优秀的曲和谱买单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音游99%都是曲包付费,而不去弄什么抽奖抽曲。《节奏大师》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再到后来,16.17年,即便是《节奏大师》玩家残党,也没有多少人会玩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官方版本了,纷纷转战自制。我也不例外。

        当年我也是把《deemo》的undo做成了一首自制谱,发到了“睡梦中”吧,还拍了视频,传了优酷,供人赏玩。


        再后来,也就没什么后来了,自制谱至少给《节奏大师》续命了3年。官方版本外挂横行,官方不管。自制谱算是《节奏大师》玩家最后的自留地,官方也没有管,因为管了,本就已经凉凉的《节奏大师》,就要结冰了。


        再后来,官方还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版的竖屏节奏大师,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场绝地自救行动。但,很残酷的是没人玩。我也没玩。


        直到现在。这段回忆也就就此尘封了。

        如果《节奏大师》真的只是暂停运营,在开服时改好UI,改好竞技,改好收费模式,我觉得玩家依旧会认可。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这个暂时,可能就是永远了。


果果的朋友圈发在这里——


对《节奏大师》的一些回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