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网络成瘾

最近的豫章书院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轰动一时的杨永信事件。而今天,在我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期间,突然发现在中学生心理辅导这一章里,竟然专门提到了网络成瘾这件事情,这无疑提起了我的兴趣,故此将原文内容选取下来,供大家参考,文章内容如下:
1: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或不当地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难以抗拒再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
2: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通过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感到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学业失败,现实人际关系恶化,社会活动减少,还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憋气,心烦,紧张性兴奋,懒散等。
3: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比较通用和富有成效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强化干预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减少,立刻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立即给予惩罚。
(2)厌恶干预法。厌恶干预法是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内隐致敏干预等。
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停止上网。也可借助外力,如借助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感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使其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戒除网瘾。
内隐致敏干预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成瘾学生通过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干预方法。
(3)转移注意法。转移注意法是指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网络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降低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一方面,帮助成瘾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成瘾学生的上网时间,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学生的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学生网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团体辅导法是指将网络成瘾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以团体动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集体戒除网瘾的目标。

随着最近豫章书院再次被提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恰恰在我紧张的备考期间,在备考书里发现了这个话题,于是索性将其摘取下来,分享给大家。望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朋友得偿所愿;望苦受豫章书院及类似机构迫害的同学早日脱离苦难;望正在着手收集其罪证的法律界朋友,志愿者和已经离开机构,投诉无门的受害学生,能尽早达成心愿。我为你们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