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选P9
【小城三月】 https://b23.tv/7bxmi9d
作家作品
●
萧红,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她的作品不事雕琢,浑然天成,采取儿童视角描绘社会人生,体现了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
●萧红是具有悲天悯人的忧郁情怀的作家,呈现了忧郁之美。她
始终把对生命现象的敏锐关注和悲悯关怀作为小说抒写的重心
。 ●“忧郁的诗化”是萧红小说的重要特点。
文章介绍
●
《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翠姨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是一曲觉醒者的哀歌。
●少女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已是"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思想的文化气息已经吹进了她生活着的古老闭塞的小县城。生活在新旧交织的时代,从小深受封建文化的熏染,当文明的春风吹过,她心中被禁锢已久的最本真的爱被唤醒了,继而对文明对自由的美好追求朦胧的觉醒,但在旧传统的禁锢与摧残下,这种唤醒只能是无果而终。 ●被唤醒者翠姨,最终也只能选择自我放弃式的死亡来抗议习俗,祭奠自己的爱情与追求 ●翠姨悲剧性具有时代特征,折射出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 ●小说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翠姨买绒绳鞋; 第二部分描写翠姨的妹妹订婚之后,翠姨来我家居住; 第三部分翠姨订婚; 第四部分描写翠姨与我们一起生活; 第五部分,描写婚期临近,翠姨病死; 尾声描写春景,呼应开头。 ●作品是以儿童视点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我”的一个叫翠姨的“姨”悄悄地在心里爱上我了的堂哥。然而,“向往着爱的自由”的翠姨,却“不幸”是一位再嫁的寡妇的女儿,而堂哥却是地主家才学出众的公子。 2.在有数千年传统规范的约束着的愚昧偏僻小镇,没有人能意识到翠姨心底的强烈爱情,甚至 “堂哥”也不知她缘何悲寂难耐。 3.人们单调而又寂寞地生活着。生活中本来就没“爱”,只有结婚、闲聊或是忙于其他的礼仪琐事。 4.她处的环境是一个开明的环境。恰似“枯木逢春”,给这个乡间少女沉寂的情感世界吹起一片涟漪,也吹进了新绿的生命气息。让她看到了点“别样人生”的光亮。便不惜一切向着这生命之火慢慢前进。 5.翠姨不甘于走乡镇女子的婚姻道路和服从于人生的安排。她在认真思索着,执着地探求着。 6.人们给翠姨和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结婚之际,翠姨却日渐消瘦,悄然病逝家中。
分析本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的特点。
(1)借用“我”的童年视角,通过对女性日常琐事的描写,笔触深入到女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刻画翠姨形象。 (2)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不着意于强烈的矛盾冲突与曲折起伏的情节,将小说的形象、散文的结构、诗歌的意境融为一体 (3)以充满生机的春天开始,引出翠姨的爱情故事,又以北方的春天短暂易逝、翠姨的坟头长满青草作结,首尾照应。
首尾对“春”的描写的艺术作用。
1.篇首北国之春的描写,引出翠姨和堂哥的恋爱故事,为恋爱渲染气氛。 2.篇尾春的描写,突出北国之春的快,语意双关,具有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短暂。 3.“小城三月”象征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流上照露出生命的生生灭灭的悲哀。自然界生命的喧闹反衬出了人的生命的寂寞和孤独。能够悟到的是人生难永的凄凉。 4.篇首和篇尾对春的描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完整,起到点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