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辑:梅兰芳经典剧目《千金一笑》——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
端午特辑:梅兰芳经典剧目《千金一笑》
https://mp.weixin.qq.com/s/r9P8uDx_qRhnl9-OX1Ea8g
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

时值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本期将介绍梅兰芳先生应节编演的古装新戏《千金一笑》。《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取材自《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梅兰芳先生创演的第三出古装新戏,第二出“红楼戏”,为梅派代表剧目。

与编排《嫦娥奔月》的动机有些许的类似,梅兰芳先生想为端午节排一出应节戏。同时,在《黛玉葬花》成功上演后,观众反响强烈,对《红楼梦》这一题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希望梅先生能再排一出《红楼梦》的新戏。于是,梅先生选择了“晴雯撕扇”这出在原书中正巧发生在端午当天的故事作为题材,并取原书回目中的“千金一笑”定为剧名。

首 演 景 象
《千金一笑》是一出轻松畅快的喜剧,为梅先生和众友集思广益、共同商酌而成,从动议要编到剧本完成,仅花了十几天时间。梅兰芳先生饰演晴雯,姜妙香先生饰演贾宝玉,姚玉芙先生饰演袭人。三位出场演员各自设计服装、身段,安排唱腔,再相互配合进行排练。1916年6月,正式在北京吉祥戏院上演。

剧情简介:贾宝玉侍婢晴雯不慎将宝玉的折扇摔断,宝玉轻责其粗心。晴雯性情刚烈,反唇相讥。袭人劝解二人,反遭晴雯讥讽。一天,宝玉外出赴宴,大醉而归,误认晴雯为袭人。晴雯仍在负气,宝玉笑语宽慰,并将手中折扇交给她,任其撕毁,以博一笑。

全剧共分四场。第一场晴雯的角色塑造重在表情的诠释。她与袭人之间的大段对白,每一句都有一层意思。一边说一边配合脸上的神情显露出她的言外之意。第二场和第三场,都为过场。第四场则是全剧最繁重的一场,也是全剧的最高潮。唱念做表,无一不重。晴雯上打引子,念定场诗后,有大段的白口。在念白之后,“想我晴雯呵”叫起板来唱了一段“西皮慢板”转“二六”。在慢板一段之中,即且歌且舞地整理房间。之后便独自在榻上躺着休息。等宝玉饮罢归来,看见榻上有人睡着,便上前与之调笑。言归于好后,宝玉让晴雯取扇子来撕。最后转为喜剧式收场。

艺 术 形 象
晴雯作为丫鬟,无论头饰、服装、身段还是神态,都和《黛玉葬花》中塑造的林黛玉有所不同,体现了梅兰芳先生戏路的广阔和功底的深厚。外形塑造方面:晴雯头上梳一“编髻”,有时候正着梳,有时候梳歪的,佩戴翠花和珠花。身上穿的软绸袄裙的式样跟《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相仿,外面加上一件坎肩,也是系在裙子里面。长裙外面再加腰裙,腰裙上系绸带,前面下垂在地,两旁佩有端午应景的零碎小件。在第一场的表演中,梅兰芳先生通过生动的表情刻画,将晴雯的性格特色表露无遗,真正做到将剧中的性格活化在舞台上。

梅兰芳先生所编演古装戏皆歌舞并重,广受好评,形成一大特色。《千金一笑》的主要关节是一把扇子,梅先生围绕这把扇子编排舞蹈,使全剧盘活。其中,在宝玉叫晴雯去取扇子的时候,剧情发展至晚上,梅兰芳先生便在此精心设计了一段以扇扑萤的身段,轻盈飘逸,极富美感,称为“扑萤舞”。

扑蝶舞之前便有多种,而扑萤舞为梅先生首创。在梅先生看来,扑萤舞相较扑蝶舞有所不同,萤飞得矮,只能低扑,舞蹈就全需靠运用腰腿功夫,最要紧的是动作要柔软。练的时候,可分为上中下三部来讲,上部用肘腕,中部用腰,下部用腿,特别是眼和手要连贯,如果手到眼不到,身段自然不会好看。肘、腰、腿柔软绰约,与眼神和手指相互呼应,晴雯的神韵姿态会跃然而出。

演 出 趣 闻
梅兰芳先生首演《千金一笑》时所用的扇子,起初是把双面空白的扇子,梅先生在演出前觉得太素,就在一面绘了朵牡丹花。有了画就该有字,正巧姚玉芙先生就在身边,梅先生便请姚先生在背面写了五句诗文。之后请姜妙香先生落了款。这把演出中的关键道具,便在贾宝玉(姜妙香)、袭人(姚玉芙)、晴雯(梅兰芳)的合作下完成。

首演结束后,梅兰芳先生本想将这把被撕破的扇子收藏起来,结果怎么都找不着。之后才知道,是被许伯明悄悄收藏并修复装裱了起来,又陆续请况周颐、罗瘿公、陈师曾、姚茫父等名家题咏。这把被撕破的扇子,也就从一个道具,变成了一件具有特殊意趣的手卷艺术品。

传 承 发 展
1987年,在上海举办海内外纪念梅兰芳经典名著演出前。梅兰芳先生的爱子,梅绍武先生曾拿着剧本《千金一笑》找到梅兰芳先生亲传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老师,建议李老师复排这出戏。导演请的徐元珊先生,李玉芙老师饰演晴雯,李宏图先生饰演贾宝玉,徐佩玲女士饰演袭人。剧本根据梅兰芳先生当年的演出本进行了压缩整理。

左起:徐佩玲、梅绍武、梅葆玖、李玉芙、
徐元珊、李宏图、梅葆玥
(李玉芙老师供图)
据李玉芙老师在《我们是“解放牌”》一文中回忆道:“从排练到彩排,绍武先生和夫人屠珍女士经常到场。他们不说什么,但从他们的到场和脸上流露出的笑意,关切欣慰之情已表露无遗。”以及“《千金一笑》在吉祥戏院和葆玖兄的《太真外传》一起演出时,(梅绍武)夫妇早早地到了后台,看到一切就绪,才到前台看戏。”
1988年,在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上,辍演多年的《千金一笑》终于由李玉芙老师重现于舞台之上。

(李玉芙老师供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梅兰芳述, 梅兰芳, 许姬传,等. 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M].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6.
[2]傅谨. 梅兰芳全集[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6.
[3]王文章主编. 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4]齐崧. 齐崧先生文集[M]. 台北:齐志学编辑出版, 1995.
[5]张晓晨主编. 薪火相传三十年 北京京剧院建院三十年纪念文集[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6]张晓晨著. 陶然菊酿[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编辑:谢无霜
责编:伏玥 王彤瑀
审核:张晶 刘绍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