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百年辉煌路,我们的文化自信照耀和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题记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岁华诞,百年的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耀世成就并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为可喜可贺的是我们这个党和民族在百年辉煌历程中,创建了自己的文化,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文化、理论、道路、制度自信)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我们这个党和民族就能行稳致远。
然而,也正是因为“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搞清和坚定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地位也就特别重要。这就必要弄明白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什么。
本来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年纪稍长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个党和民族之所以能够成长壮大,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才得以苦尽甘来,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最根本的文化自信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文化成果——毛泽东思想。然而,却总是有人就此话题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有说传统文化的,也有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有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等,让人莫衷一是。
上述这些说法之所以能影响人们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没有突出最根本的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坚信按照自己的文化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这就要求突出根本而不能淡化或隐藏根本,淡化或隐藏根本,就有可能使我们的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和文化自信得而复失。就此而言,在党的百岁华诞的重大日子里,我们回望和坚持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显得特别有意义。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最根本的文化自信不是传统文化呢?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稍作梳理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流传至今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按产生和形成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从文字的出现到春秋战国初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对不可知的自然、世界以及生命本身的猜想和崇拜的神巫文化。
第二个时期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不但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提炼了文化品质,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思想学术,也把中国的古文化哲学推向了鼎盛之巅。
第三个时期是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到六祖惠能实现佛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禅宗学说。不但化解了佛文化对本土文化构成的巨大危机,也使中国的本土文化大放异彩。
第四个时期,则是近代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攻破之后,随之蜂拥而至的、异质的,与先前中国本土文化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这些外来文化通过文化上的挑战和威胁产生了诸多新思想新文化。
由此可知,所谓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非常驳杂的文化。且不说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糟粕,就仅凭其驳杂形态来看,也不可能有力地支配一个政党和一个民族的行进方向,更不能保证走向正确。
事实上,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失败。如果我们还把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根本,那就多少有些荒谬了,还会带来坏害。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当然没错,但不严谨。因为,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还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为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所掌握。

当下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一来到中国就成为了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但历史事实并不是这样。纵是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当时也有很多人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1983年一大13个代表中的最后一个活着的代表刘仁静就对亲口对采访他的国防大学记者说:当时接到上海开会的通知,北京党小组先是让邓中夏去参加,邓说没时间,要参加中国少年学会的会议;然后又问罗章龙去不去?罗也不去,他要到的长辛店开工人座谈会。事实上,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也没有认为一大是何等重要,在忙着货款和追讨工资。在他们眼里这些事情都比一大重要。刘仁静在回忆录中无限感慨地说:这个莫大的光荣就这样历史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以上摘自金一南演讲)。就此而言,要说马克思主义一来到中国就成了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站不住脚的。
就是参加一大的13个代表,也并不全都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1921年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13位一大代表很快就有人离开。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13个人中7个出了问题,周佛海、陈公博还是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处死,张国焘成了戴立手下的特务。这些建党元勋,为什么会出问题?这不充分说明他们并没有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么?
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的文化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才知道了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到哪里去。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的过程。经过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才有了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改天换地的文化——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成为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根本的文化自信,是因为她充分吸收了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内的人类千万年积累的文化精华并实现了文化的脱胎换骨的升华,把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擦亮了我们这个党和民族的眼睛,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千锤百炼和反复证明,她是人类文化发展迄今为止的最高峰,是战无不胜的,不可违背的。并在此过程中为我们个党和民族普遍掌握和认同。这一切,不但是文化自信缺一不可的因素,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根本的文化自信。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文化自信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那样,我们这个党和民族就会成为精神的流浪汉,就会犯错误,甚至遭到失败。回顾我党历史上的六次反毛事件,没有一次没有遭受重大挫折和巨大损失的,教训十分惨痛。
第一次是湖南特委周鲁开除毛主席的党籍;罢免毛主席前委书记职务,致使井冈山被国军占据长达一个月,死亡百姓近两万。第二次是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乘毛在永新指挥反会剿,鼓动28团、29团“打回老家去,回家割稻子”,导致2团官兵全军覆灭,28团折损绝大多数,仅萧克一个连一百多人突围撤走。第三次是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刘安恭反毛,号召广大指战员跟他走。在七大通过选举罢免毛主席的前委书记职位,全面夺取毛的权力。导致红军冒进东江中连吃败仗,数千人战士惨死,刘安恭也牺牲。第四次是三人团(博、李、周)对毛全面夺权,让毛主席彻底离开权力中心,导致中央苏区彻底沦陷,三十多万红军死亡惨重,仅剩3万余人。第五次是张国焘反毛,另立中央,导致八万多红四方面军在分裂过程中折损一半,后又在西征中近乎全军覆灭。第六次是王明反毛,分裂中央,在武汉另搞一套,跟延安的中央严重对立!导致新四军九千多人惨遭国民党军队八万多人包围,全军覆灭!
党史上深情地说,毛泽东同志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的,没有毛主席,哪有中国共产党,哪有新中国,哪有中国人民的今天。正是因为我们这个党和民族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那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是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呢?不容否定,它们都与毛泽东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作为一个党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文化自信不但要求自信的文化具有先进性,还要求自信的文化必须通过文化实践和文化证明其引领价值,得到全党全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
黄克诚将军说:还没有一种理论能替代毛泽东思想这面大旗。意思是说现在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全党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时,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具有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品质。这是老将军的文化感悟和肺腑之言。是的,文化自信以根本为要,根本不张,那么,我们这个党和民族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丢掉未来。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切切!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我们以党的百岁华诞为新起点,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