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我终于变成了我曾讨厌的人

hi,大家好,这里是暴躁,今天不聊守望先锋,今天要聊的是一款最近异军突起的一款单机游戏《中国式家长》。
让我知道这个游戏的地方就是B站,就是忽然有一天,我关注的各种游戏UP机会都在发这个游戏的视频,各式各样的标题让我眼花缭乱,但是我并没有去看这些视频。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了我许久没有打开的steam买下了这款游戏,虽然不看攻略让我保留了足够的新鲜感,但是我还是遇到了最大的问题——懵逼。初期对游戏理解上的错误,让我错过了不少加属性的好机会而这种加属性的方法前期只能依赖于一种类似于扫雷的小游戏,游戏内称其为挖掘脑洞。随着年龄增长,脑洞也呈现出了多样性,让各种属性收集起来更像是消消乐。到了中期你就会发现单凭自己去点一下涨五点属性的脑洞已经无法满足家长的对你属性上千的期望。所以在前期那个不显眼的悟性到了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你需要用悟性去学习各种课程和技能来满足家长对你的期望和满意度,满意度满格会获得奖励并清空重计,你也可以通过奖励的零花钱去优化你的各项数值。最终去迎接高考,走向属于你的结局。
但是我在首通的时候对这些很模糊,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数据烂得一塌糊涂,但是第一遍却给了无比真实的感受。
自由自在的第一代
首先除了幼儿园我在也没有被学校夸奖过,考试也全是不及格。完全随心所欲的玩,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公事,看着游戏里父母对我的不满,我心里还在想:骂吧,反正老子就是要玩。看着不会写年终总结的妈妈期望我学好思想政治后帮她写总结;贪恋买彩票的父亲,期望我学好概率学帮他猜号码。这些都让我厌恶排斥,我拿着仅有的零花钱在小卖部买了那个神奇的吃鸡游戏。解锁了“独立游戏文化”,咦?游戏文化?这不是我正在做的吗?于是,我开始减少我的娱乐活动疯狂专攻游戏文化,可是由于前期荒废学业,我那垃圾的属性需要我耗费更高的悟性去解锁关于游戏的更多技能。高强度的学习让我压力飙升,但是父母一直在指责我,“有弄这些没用的东西”什么的,只有好朋友小岛(秀夫?)一直在鼓励我。
可是好景不长,我发现了我一直没有点过的选项“社交”,我的吗耶?谈恋爱?但是恋爱会消耗20点体力,换算下来相当于消耗了我50点悟性,在坚持了几轮撩骚和送礼物后,我终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的回去接着做我的游戏文化呢,女人都是猪头焖子,走开!

当我一心放在“学习”上后,我终于在高考前完成了,所有游戏文化线的所有课程,中间还走错了线路,学了一些PHP编程之类的。
最后的结局虽然高考以225分落榜,但是最终还是成为了游戏策划,虽然相亲失败,但我也无怨无悔。
但是,这样的心态在我的次时代却发生了改变。
你是全家的希望啊!
第二代出生了,有了第一代的经验,我准备努力打造我的第二代。看着儿子遗传的那垃圾的数值,再想想自己为了学游戏策划费的那些劲。不行!学习要从小就抓!于是我开始严格把控孩子的压力,不到红线绝不减压,但是不可避免的随机事件还是让压力爆表了两次,孩子得到了悲观、暴躁这种标签。我起初以为没什么。但是到了高中时期这两个性格却成了debuff,挖掘脑洞的减益效果高频率出现,让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网上查到看《五三》和《黄冈》可以大幅增加数值而且不涨压力,于是到小卖部只买减压物品的第二代从小卖部买回了《五年高考》,费心巴力的搞到了黄冈密卷,还特意成就感十足的发了动态。


看着孩子数值疯长,我感到快乐。黄冈密卷就是牛掰啊。不枉费我这么努力的去索取。
但是,看看现实中的自己,自己连作业都做不利索,还会那么努力的去要求家长买卷子吗?如此高难度低爆率的黄冈密卷,倒像是父母不断的把试题推到我面前督促我做完。自从我开始追求高属性高数值的那一刻起,也许我就已经变成了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平日的生活只有学习,减压全靠金钱物质。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却无视了孩子暴躁悲观的性格。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在高考之后会做什么工作,因为他基本没有兴趣爱好。但是已经晚了,第二代的高考来临了,555分,郑州大学。专家医生。。。
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至于爱情,自然也是以相亲告终。
或许我能稍微理解一下我父母过去的所作所为。但我仍然觉得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我尝试让第三代快乐生活。
营养均衡的第三代
玩到第三代了,开始严格把控各项数值,各种考试保持在良,大把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可能是画画学的比较快,频繁的和那个背画板的小姑娘互动(好像叫秋达?),所以自然而然的开始主攻美术方向,其实当你不再过分追求分数后,你会有更多的空闲行动力去谈恋爱。
游戏进程也没那么赶了,把所有美术方面的学科学完,还有三周的空余时间谈恋爱和做几遍《五年高考》,第三代相对轻松的度过了18岁,考到黑龙江学艺术。最终成为了一个艺术家。但是依然没能成功求婚。
经历完了三代人的青春,我的心境也有了变化。
谁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不是刘偏偏席金来?只是风华不在,青春终将褪色。因为年纪大了喝不得凉水而端起了保温杯,为了方便家务活剪掉了心爱的长发。变成了“讨人厌”的中国式家长。
就游戏性而言,整个游戏过程除了首通的时候我会留意一下随机事件讲了什么,去做一些那种问卷调查一样的彩蛋,后面几代基本都是快速空格跳过,随机事件也都是一晃而过,相反,像抉择这种可以放慢游戏速度的东西比较少。导致到了后面基本是为了刷而刷。希望制作组后期更新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游戏品质尚可,也融入了不少流行梗。培养一代孩子大概需要50到60分钟,如果时间充足还是可以玩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