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手札】构筑内心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立身的基石,对于我们的成长特别是心灵的成长尤其重要。我们有时感觉安全感的建立需要各种物质条件。我们努力地读书和工作,就是为了获得好的生活条件,来让我们有更加安全的物质条件。
我们成家、要孩子,是为了能够有更有安全感的情感生活。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路上,但是我们有时却悲催地发现,我们自己这辆车仿佛进入了一个高速行驶的轨道上,停不下来,我们不断地在追求更高的职位、更多的收入、更大的房子、更加优秀的孩子……
不断不断地追求,就好像用自己生命来编织名为安全感的外套一样,但是好像只有到最后,健康、事业、情感和孩子出现了问题,才蓦然发现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追求过了度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不安全感。
而如何合理的构建我们自身的安全感,是一个功课,甚至是一生都在修习的功课:
面对与觉察
不知道你对于自身的安全感状态感知如何?每个人对安全感有不同的意识和觉察,有些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而有些人被事务捆绑但却意识不到这些是由于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有一个30岁左右的单身女性来到咨询室,她告诉我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整天吵架,她的记忆里自己总是坐在一个小小的板凳上躲在窗帘后面,一点大声也不敢出。
所以长大以后的她总是害怕身边有人突然高声说话,遇到大的压力就无法克服,她很清晰地觉察到是自己的安全感缺失所以来寻求帮助。
但是我们很多人,有时并不完全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像笔者从很小就开始失眠,一直难愈。直到读了心理专业的课程来觉察自己,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安全感出现了问题。

我在12岁时父亲罹患癌症,母亲陪伴父亲在外治疗了一年,我和大我两岁的哥哥独自生活。这些导致了我对死亡的恐惧,内心中没有充分的安全感。
人们的安全感缺失以后,会表现出来各种不同的状态。安全感就像一个会易容的千面女郎,会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比如一个在拼命抱怨丈夫的妻子、一个对孩子严苛管控的母亲、一个不知疲倦机器人一般的职业经理、一直药物难愈的睡眠障碍患者…….
但是剥开迷乱的表象,向里探寻,我们就能寻找到最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内里缺失了安全感。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母亲,因为夫妻关系来到咨询室,在一层层剥开这些现象的外衣、通过不断的诉说梳理后,她慢慢的触摸到了自己最深处的伤痛,她感觉自己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样子。
那个内心里的小女孩,蹲在一个房间的角落里,房间里是漆黑一片,她就一动不动的蹲在那里,头深深的低垂着,手臂紧紧的抱着双腿,头也紧紧的贴在腿上,不敢抬起头,也不敢站起身。
笔者听到她的诉说的那一瞬间,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似地为她心疼,为那个小女孩而心疼。想想那个仿佛躲在子宫里蜷缩的姿态,幼年的她应该是多么的无助和惶恐。
在她能够说出这些感受的时候,她才明白了这些内在的东西才是问题的根本,她也才明白了,原来她一直在控诉丈夫,但其实问题不只是出在丈夫的身上,而更多的是因为她自己安全感的缺失而太需要关爱,太需要被看见。

所以,我们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每天在抱怨的事情究竟是事情本身,还是事情背后的需要?有多少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安全感缺乏而衍生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总是在面对和觉察以后才能进行。
因为过去太过伤痛,有的人选择了遗忘,有的人选择无视或掩盖。但是无论多久,只要不进行处理,这些伤痛就不可能真正过去。就像伤口不经过清理,小伤口会慢慢发炎恶化,而长久的炎症可能会衍化为癌症一样。
所以如果我们有以前没有处理的伤痛,我还是鼓励你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把那些伤口真正地清理一下,包扎好,然后才能真正无畏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当然,这些处理,建议你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这样才是安全有效的。
如果现在你也有形形色色的困扰,那么不妨先暂停一下对事情的焦虑和抱怨,仔细感受一下自己,听听自己内心深处在说些什么,深深去触摸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觉察自己的安全感是否有损伤?
悦纳与释然
如果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去抱怨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够完美?去控诉抑或者去深深地报复对我们造成伤害的所有一切人?
可是那样除了能够发泄怒火以外,我不知道是否能够让你的内心有被安抚和鼓励?这些有时不仅帮不到到我们,还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愤怒,好像找到了让我们不好的原因,我们便有理由更多地指责和控诉。这甚至还会引发新的矛盾,制造新的创伤。
我在以前也有很多的困惑,看到很多原生家庭造成伤害的案例,很担心自己不能够做好妈妈的角色,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后来我的督导告诉我,“哪里有没有伤害的原生家庭啊,如果没有伤害,那是多么大的伤害啊”,是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复杂多变,我们无法预知所有,更无法掌控所有。
读书时,看各种理论研究,都是假设什么已知条件,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可是,哪里有那么好的按照预设走下去的剧本?生活不是舞台剧,没有剧本可以照着读,照着做。我们都不是生活在虚假世界的楚门。

但是,我们看一下历年奥斯卡金奖的得主,大部分都是饰演的小人物的一些角色,就像《阿甘正传》这些,这些主角都不是完美的,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与伤痛,但是不完美的人努力的过完自己不完美的一生,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反而是鲜活而精彩的。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其实只要努力的去生活,每个人都是应该赢得自己的奥斯卡金奖。
所以,我们要学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环境的不完美,接纳孩子和伴侣的不完美,接纳和我们相处的每个人的不完美。
当然,接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使命的文化氛围中,很难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不堪、不能。上述所说的可能能够让我们接受我们的不完美,但还是无法接纳。
这中间的差别,你理解吗?接受,是很被动,无奈的承受。而接纳,是能够看到积极的一面,主动去迎接。
我经常问我的来访“你喜欢痛吗?”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我接着又问“那么你觉得痛有价值吗?”这时很多人从抗拒伤痛然后才开始思考,才明白原来痛能够给我们提醒,让我们及时止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必备的保护机制。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痛感神经,那身体受伤流血就毫无知觉,有可能血流不尽而死,想想就知道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时,很多人才明白了痛原来是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开始接纳了痛。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够看到伤害背后的价值而去接纳,而不是只盯在伤痛本身上。就像跌倒了学会走路,失败了学会成功一样,接纳过往的所有,才能够更好的走未来的路。
而从接纳,我们还可以走向悦纳。悦纳是以一种喜悦的心态来拥抱所有的已知伤害和未知的不确定。
这是另一种心态的转变,能够达到此种心态就仿佛是金庸笔下张无忌最后的境界,心中没有一招一式,却所有的都由本心出发,随时而变,随势而异,水一般的状态,无形无色,却一切无畏,能够以开放喜悦的态度欣赏一切,包容一切,也能够攻克一切,这便是安全感的极高境界。
做到接纳和悦纳后,我们才能够释然,和过往的一切人与一切事情和解。以往的伤痛,在我们的心里有时就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而释然就好像可以融化一切苦难与怨气的温暖溶液一样,把压在我们心头的大山溶解掉了。融掉以后,这些反而变成了营养液来滋养我们。
挣脱与成长
对安全感觉察并接纳和释然以后,我们可以处理我们内心的种种障碍或桎梏。比如对身份的执念、对权力的执念、对孩子的执念等等。
一个满脸沟壑,浑身写满疲惫的中年人,他背负着事业、父母、家庭、子女重重的责任,感觉不得喘息。他是一个别人眼中孝顺的儿子、有责任感的丈夫、事业有成的老板、疼爱孩子的父亲……在别人的眼中,他是如此的完美,他以获得别人的称赞为动力和满足,努力的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然而,人生已过不惑,他却越来越迷惑。有时在茫然中惊醒,不知自己是谁。他活在一层层的身份中,却唯独失去了自己。
很庆幸的是,他清醒了过来,有了觉察和思考。通过不断地梳理和不断地向内心发问,在想象中,他就把这些责任想象成了一层一层的枷锁,这些是最初给他的他以为的安全感,周围世界的赞许和认可让他给自己不断的捆绑、束缚。最后在意念中他把这些捆绑一层一层的剥落,感觉极为轻松。
过去所有的拼搏当然也都有其价值,让我们可以生存。然而,现在,我们获得基本的生存以后,就让我们轻装上阵,慢慢修习如何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
成长是一生的事情。人生的路很长,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去做事,那么所有的可能只是经历。但如果,从所有的事情中有所得,那就是修行。
其实,人生就是不断修行的过程。从事情经历中获取经验智慧、从书中汲取营养、从哲人处获取启迪等等,这些都是修行,甚至从大自然的一花一叶中有所心得也是修行。

我们可以从书中、从和别人的学习中找到很多的方法,比如适时暂停来关爱自己、用意念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保护罩等,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一用这些方法,有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都没有合适的,我们也可以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只要有了觉察,有了接纳,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方法。
但是成长也从来都不是很轻易的,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世事就如海浪一般,平静和安详总是很短暂的,多变、挑战才是生活的常态。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我们重塑的安全感作为自己的根基,以更好的姿态来面对未知。即便未来有更多的艰辛与不堪,我们也能更好地应对。就像书中所言“我们虽然无法避免苦难,却可以避免苦难恶化后的痛苦”。
而成长也是一个长续动态的过程,为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可以每日进行一些觉察和反思,这些是对自我的接受和治愈的过程;打开心扉,让自己充分感知大自然和世界的美好,从积极的角度去领会每一件事物和每件事情的积极意义;保持锻炼我们的身体、头脑和心灵,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有对自己积极关注和智慧的大脑,以及舒展和开放的心灵。
监督自己做事情从内心出发,做正确和有益于社会或更多人的事情,如此可以让我们心里平安,而不至于成为生活的奴隶。
正如《高敏感者的安全感》这本书最后所言:“如一粒种子中包含这一棵大树一样,你的内心本来就有真正的安全感,让这种安全感成长起来,这样你才能获得深入的满足感和真正的圆满感。”
是的,让我们内心中的这棵大树都成长起来,让我们能够通过内心修习,让自己真实而柔软,内心自由却又坚韧,无需控制而能踏实,自在徜徉而内心富足。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更多的安全感与精彩的人生。

作者 | 宁静
北京师范大学CARE项目2019级
各个领域深入探索的思考者
三个孩子的妈妈
编辑 | 橘黄夜猫
监制 | Leo
审核 | Care解忧学术团队
图片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