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有哪些特征呢?

你知道“转述能力”吗?转述能力指的是我们把听到的话或者看到的文章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理解事物的重要指标。只要我们能把对方说的话用一种表达方式给说出来,也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清楚,这就代表了我们彻底理解了这些话。转述就是你表述出来的话与文章的话大致相同,相当于约等号。要想提高语言转述能力,是有方法的,比如你可以在一篇文章中找出三个关键词,然后用这三个关键词写一篇自己的文章。转述能力强的人都有丰富的词语量。
我们常说聪明人擅长说明,因为他们的概括能力极强,擅长用具体地例子做出精准的阐述。他们会用贴近生活的简单易懂的一句话进行概括,换种说法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要多用“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等总结性短语,再附上表达核心意思的句子或词语。
聪明人能够准确地评价他人,具备了一定的领导。所谓的“准确评价”就是指你能够观察到一个成员的努力与付出的洞察力。就像某个老板会有意识地边观察周边的员工,看他们付出了哪些努力,并且对其努力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员工知道老板看到了他的付出与努力。其实人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付出,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娱乐,人都会在某一方面持续努力。如果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且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评价,就会让他人获得持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当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得到认可和理解后,他就会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既重要又值得,从而会产生必须要做得更好的想法。
举个理想的例子,有个老师在教室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数学题,并且这个老师很贴心,每隔几个钟就会问他们“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可以跟我说说”“哇,你真棒,你是怎么解决这道题的”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的求学意识有飞跃性的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无论是观察一个人的成长,还是观察一些事情,我们都不能只单单看整体,重要的是仔细看清变化的过程。比如我打游戏升到了王者段位,当我看到自己连胜了20局之后必定会欣然自喜,但是如果我仔细研究便会发现每一局的时长各不相同,战绩也不相同,第一局16-0,6分钟推高地胜利,成绩卓越,但是第二局的战绩却明显下滑,10-6,逆风局,耗时30分钟。所以我们不要只看最终的效果,而是要注重过程中的变化。
父母和老师在关注孩子成长的时候,也要关注过程的变化,比如做成曲线图或折线图来详细分析他在某个阶段的情况,是在什么时候停滞不前,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快速成长,以及现在仍在成长的事实。通过关注他的变化曲线图,你就能够知道他在今后几年也会成长下去。
比如某个短视频的播放量一夜之间就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增加到100万播放量,如果我们忽略了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才形成最终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会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不要强行引出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如果你事先就决定好自己要说什么,并限制了对方的话题走向,虽然结果如你所愿,你该说的都说完了,但其实它只是封闭式的对话。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都会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引领下草草结束,最终不会有任何人从中受益。就像诱导式审讯一样,你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行对话,认定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然后草草地结束对话。最后就导致对话毫无价值,双方不欢而散。诱导性对话不但会磨灭一些新的想法,还有可能给双方造成误解。
本来两个人对话就是为了获取一些自己想不到的新主意和新想法。如果你只是想说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而去引导对方问自己想回答的问题,其实你只是在利用对方而已。
对于那些貌似已经有固定答案的话题,你不妨鼓起勇气去推翻它,也许会产生新的想法,获取新的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要学会打破常规。所谓对话,就是在对方需要时而触动对方,时而被对方触动,通过这种灵活的触动与被触动,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
聪明人总是能够打破常规、随机应变,比如主持人应对突发情况也能想好备用方案,妥善处理。
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并设想一个解决方案。面对问题,首先要针对“为什么”建立一个假设,然后通过试验确认,并对结果进行观察。如果我们无法得出与假设对应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再重新建立假设,并反复进行试验和观察,或许就能找到答案,这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
当你的便利销售额不理想时,你可以先建立假设“为什么卖不出去呢?”,究竟是商品的摆放位置不好、待客态度不好、地理位置不好还是人流量不多呢?然后一一排除。但是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假设都可以进行相应试验的,比如地理位置偏僻遥远,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是要积极地多做假设、试验、观察。通过一遍遍尝试,应该会有所发现。找到最深层影响销售额的原因。
其实你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试验,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能够用科学思维客观地推导出正确答案。
----------未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