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贪财害命的金池老长老
西游记影视剧中,对观音禅院比较深刻,西游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人,观音院金池长老。按理说观音禅院的长老应该是一个修行高深,道德高深,佛法高深的一个人吧,然而这位金池长老,除了年龄高深,其他的都不高深,反而是个贪财害命的一个人,并且用了将近一回的篇幅写金池长老,几乎第十六回,整回都是写金池老长老。
看看原文中这位长老的装扮:
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出来,看他怎生打扮: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这一身珠光宝气啊,总的来说,就是有钱,富豪。到底有多富呢?人家除了穿的好,人家用的也好,原文道: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看看,连唐僧都夸是好物件,人家唐僧可是大唐李世民亲封的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是大唐的高僧的老大。吃过见过的,一眼就认出这是好物件。但是,老和尚不会白让唐僧看自己的宝贝的,人家马上要看你的宝贝。

原文道: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聊了那么久了,金池老和尚就没谈过别的,满脑子都是宝贝。一想这就不是正常人。
唐僧还是很谨慎的,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财不外露,要不容易惹祸,这点唐僧是聪明的。可是唐僧忽略了孙悟空这个不确定因素。孙悟空是什么人,生怕别人不知道的主,就大闹天宫这件事就嚷嚷了一路。
原文道: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何如?”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
看看这些和尚,不谈论佛经,一个个的比宝贝,看谁的多,谁的好看。这个地方对观音菩萨黑的挺惨,堂堂观音禅院,里面的方丈和一堆和尚,就没一个正常人。看看老和尚的袈裟和进货的一样,七八百件。这个地方是个重点。后边可以推理出为什么他那么多袈裟?
看看老和尚的袈裟,原文道: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人家把宝贝拿出来了,孙悟空是个实在人,当时就要拿唐僧的袈裟给金池老和尚看看,不过唐僧的眼光真的很毒辣一眼就看出老和尚有问题。原文道:
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这种事唐僧怎么拦得住孙悟空?后面都知道了,把宝贝让老和尚看了,不过最后结果也让唐僧也猜着了。原文道: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
下边老和尚的操作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也同时能说明,老和尚的那七八百件袈裟怎么来的。
原文道:
老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老僧道:“我今年二百七十岁,空挣了几百件袈裟。怎么得有他这一件?怎么得做个唐僧?”小和尚道:“师公差了。唐僧乃是离乡背井的一个行脚僧。你这等年高,享用也够了,倒要像他做行脚僧,何也?”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
看道了吧,老和尚已经起了想要袈裟的心了。然而他手下的这些和尚没明白啥意思。看看老和尚怎么引导这些和尚的,老僧道:“纵然留他住了半载,也只穿得半载,到底也不得气长。他要去时,只得与他去,怎生留得长远?”
看道了吧,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我的了。你们出主意,看看这些和尚出的什么主意:
原文到:
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即便收拾枪刀。

能想象这是寺庙?这应该叫强盗窝才对吧。只是别的强盗抢的是金银细软,他们抢的是袈裟。如果不出意外,老和尚的七八百件袈裟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重点是里面没有一个反对的,唯一一个不同意的,并不是发善心,而是如何把这个事做的滴水不漏。原文道:
广智的师弟广谋上前来道:“此计不妙。若要杀他,须要看看动静。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不知你尊意如何?”老僧道:“我儿,你有何法?”广谋道:“依小孙之见,如今唤聚东山大小房头,每人要干柴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那些和尚闻言,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遂教各房头搬柴来。
这家伙,抢别人的袈裟当自己家的传家宝,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话。估计连强盗都得拜他们为师吧。
然而这样的老和尚却是观音院的住持,不光是观音院的住持,而且还活了二百七十岁,如果不是这次惹到孙悟空,还不知道能再活多久呢。
作个对比,后边斋了一万个僧人的寇善人,活了多久呢?第九十七回:
他到四十岁上,就回心向善,斋了万僧,不期昨夜被强盗踢死。可怜!今年才六十四岁,正好享用,何期这等向善,不得好报,乃死于非命?可叹!可叹!”
看到了吧,六十四岁。哪怕后来地藏王菩萨又给他延了一纪(十二年)的寿,也才76岁,也是要死的。才刚刚活了金池老和尚的零头。这不正是西游记是讽刺小说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