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漠河舞厅》爆红背后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2021-11-01 00:16 作者:泉水叮咚2021  | 我要投稿

原标题:《漠河舞厅》爆红背后,舞厅老板:见过照片中的老人,每次都独舞

一座位于中国最北的县级市,一个连车次都很少的东北小城,一场令二百余人遇难的大火,还有的,是一首有故事的歌,和一位老人的独舞。柳爽的一首《漠河舞厅》,将漠河这座边陲小城带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故事背景为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一位老人失去了热爱跳舞的妻子,此后他再未结婚,在怀念妻子的世界中独舞,令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依据歌曲内容,当地人依稀猜到了“漠河舞厅”的位置,老板李先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他曾在店中看见过独舞的老人,一连来了多日,但只是不了解他的故事。

歌曲背后的故事

漠河内外,音乐响起,人们听见了《漠河舞厅》。

“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你什么都不必说,野风惊扰我。”

去年,歌手柳爽以第一视角写下了一篇《再见了,晚星》,并创作了一曲《漠河舞厅》,歌曲故事背景是,一位老人,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失去了热爱跳舞的妻子,在余后时间中,他用独舞,怀念离世的妻子。

三十四年前,即1987年5月,一场大火席卷了这座城市,火光呼啸着盖在了漠河县城之上,211条生命葬身火海,五万余人无家可归。

当地记载,大火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伶伶的烟囱,到处都是残墙和断壁,到处都是焦土和废墟,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终于,城市在废墟中逐渐找到了新的样子,但他们,却再也找不到离去的亲人。

“亲爱的康氏,抱歉因为生分,再唤你为康氏,因为阔别许久,无法想象你因为衰老而未曾出现的祥和的相貌。苦难已过,世界大好,如果有通往另一处日夜不眠的隧道,我将驾驶我深褐色的吉普车,摇下吱吱作响因寒冷而结霜的脆窗,我想向你展示我坚不可摧的礼扣,以及我未有一日曾动摇的思念若渴。”

一篇《再见了,晚星》,一首《漠河舞厅》,旋律响起,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一位网友发布微博说,“灾难过去了,有的人,选择与往事共舞,在一个人的舞蹈中一遍遍思念。”

歌曲作者:时间地点人物真实,进行了自我填充和文学想象

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人们不禁流泪,这样的爱情,直击人心,截至10月30日,这首歌在网易云的达三万四千余条。

10月27日,柳爽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一篇《编辑在逃“晚星”》,提及了歌曲的创作,同时,他谈到,“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导演和平台的重视,这里统一答复:我没有留老人的联系方式,并且我在《再见了晚星》里提到,名字也是化名,在简单攀谈不到五分钟的内梗概里,我只获知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经得本人同意后,回京写文作词,文章是基于这不到五分钟攀谈的事实背景,进行了很多自我填充和文学想象。”

其实,在很多漠河人眼中,“漠河舞厅”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关于忠贞和坚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一位漠河的当地人告诉记者:“故事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老漠河人当中。”

当“漠河舞厅”的旋律在网络上流传时,漠河市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也接到很多电话,作为当年的火灾亲历者,当年她是一名初一的学生,记忆有限,她翻阅了火灾资料,又到许多相关部门查找,寻访了火灾的幸存者和朋友,但毕竟时隔34年,现有的条件下暂时还未找到一位康姓遇难女士。

她告诉记者,火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毁灭不掉的,在那场火灾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马景春说,“我其实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媒体,对漠河的关注,也感谢柳爽,感谢人们没有忘记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更感谢现在对漠河舞厅关注的人。”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34年,但漠河的扑火精神及火灾故事不仅存在于档案中,还活在老漠河人的心中。

舞厅老板表示见过老人

当地人根据歌曲发表时间和歌中故事,依稀猜出了这间舞厅,它位于一间地下室(经舞厅老板允许后提及),牌匾并不招摇,老板说,舞厅依旧在营业,一张门票5元钱。太阳下山后,音乐和灯光一样,会打进这间幽暗的房间中。这是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

一位网友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那年柳爽在个人公众号上曾提及过舞厅的位置,“当时朋友就在漠河,他从被窝里爬起来帮我去找,找到后我跟他视频看了一下,是一个半地下的屋。”

“我见过这位老人,只是不知道他的故事。”该舞厅老板李先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他对照片中的老人有印象,开业之初,老人独自一人连着跳了好几天的舞,此后便是断断续续的来,“最近没看到他。”李先生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舞厅里有这样的故事,“当地打电话联系我,我才知道的,那首歌听起来很感人。”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关于漠河的多条视频,有网友表示,“你们这个公众号是我见过的文旅系统运营的最好的。”10月30日下午六点,该账号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时,有22万余人次观看,有很多网友评论表示想看看漠河舞厅。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冯广庆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通过这首歌,一首凄美的故事,大家注意到了漠河,“这个故事很感人,一个老人,独舞了一生。”他表示,舞厅其实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当新潮的东西进入这个城市,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冯广庆表示,《漠河舞厅》这首歌像歌曲《成都》一样,可以说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其实火灾对一个城市的伤害很大,对于火灾,我们既要有警示左右,也不能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越来越好。”他表示,未来计划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复原老舞厅的状态,让这个符号继续扩大。

老人的生活也许在这个城市的某一个角落继续,像柳爽所呼吁的一样,不必登门寻找,但火灾中离去的人,这个世界里,仍然有牵挂他们的人。

《漠河舞厅》爆红的背后是被碾碎的情怀,最近一个名叫张德全的老人独自在跳舞的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在了解到老人背后的故事时知道有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歌。


老人并非专业的舞者,歌曲的作者柳爽也并非知名音乐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在抖音播放数亿次的神曲?我想这是因为柳爽,也是因为老人。老人的舞姿打动了无数人,并不是因为他所跳的舞蹈有多高级,而是因为他跳的是人间的真情,也是人间的寂寞。老人并非生来就是孤身一人,他的身边有过亲人,也有一个与他相互爱慕的康氏,只是1987年5月6日的一场大火永远地带走了他的伴侣。


老人没有子嗣,之后也没有再娶,从此不断跳起他们以前最爱的舞。恋爱时,他们时常溜进满是杂物的仓库,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与尘埃一起翩翩起舞,那时候的爱情简单又美好。后来两人结了婚,却又因一场大火中分别,那场大火从天而降,伴随着炽热的狂风,树冠卷起火团,滚落在漠河县城中,火焰冲天而起,带走了211个生命,康氏则是其中之一,老人永远地失去了他的爱人。后来距离仓库原址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色降临,老人都会在舞池中央独自起舞,舞姿笨拙而拘束,好像自己仍活在那个狭小的仓库里。音乐人柳爽在前往漠河游玩的时候,偶然间结识老人,从而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之后,创作出了漠河舞厅,以此来纪念所有不幸逝去的生命。


而漠河舞厅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走红,无非就是因为两个字“情怀”。快节奏的生活让缓慢而痴情的故事变得格外动人,有人有感而发想起自己的爱人;有人憧憬爱情期待自己的恋人出现;有人感到悲悯为老人的遭遇落泪;也有人附庸风雅,从中嗅到了商机,开始寻找老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一轮一轮的炒作中渐渐的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它被加上了过多的个人幻想,也染上了浓郁的铜臭味。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像漠河舞厅的作者柳爽呼吁的那样“停一停”,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听一段故事,听一首歌罢了。


漠河舞厅大火,作者柳爽却直呼变味了!柳爽现在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从最初走红时的兴奋雀跃,变成了如今的彷徨无措。随着歌曲的走红,各方面针对这首歌展开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如果说漠河旅游局在进行本地旅游业宣传时,推送这首歌是物尽其用,那么各个网红的翻唱以及众多文青对于这首歌的再创作,都让这首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境,它背后的那个故事被尘世间的各种杂音扰乱。而故事里的张德全也成为了不少人消费的对象,最初的时候,不少人会前往漠河去寻找那位叫做张德全的老人和那个叫漠河舞厅的地方,合影的合影,打卡的打卡。直到柳爽发声称张德全只是化名,大家不要去打扰那个老人,这股浪潮才稍微退了几分儿,而柳爽本人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烦扰,因为柳爽的走红,便开始对他指指点点,提出了不少质疑,其中包括歌曲是否合规,歌词逻辑是否通顺,他的唱功又是否及格?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问,谁都有对谁提出质疑的权利(http://hot1.ffsy56.com/latest.php ),但这些问题又有什么必要呢?


漠河舞厅的走红本就是一个意外,一个唱歌的青年在中国的最北端遇到了一位老人,听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听了一首动听的歌,这些无非就是这样,并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掺杂其中。就像是柳爽说的那样,无论唱成什么样,有人喜欢,有人听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自个儿高兴,没有必要将一首歌曲复杂化。漠河舞厅只是一首有故事,有情怀的歌曲罢了,希望每个人听完唱完之后就只是觉得自己听了一首歌,唱了一首歌,而不是听完唱完之后还需要考虑一些歌曲以外的事情。漠河舞厅这首歌的作者柳爽本就不是科班毕业,他是毕业于中国公安大学,在学校里学的也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音乐只是他课余的爱好罢了,虽然他因为忧郁的气质和帅气高大的身形赢得了许多学弟学妹们的喜爱,但他本身学的专业和音乐并不挨边,搞音乐组团队是他们的爱好与梦想。


在漠河舞厅走红之前,柳爽虽然凭借高颜值吸引了不少粉丝,但是他们的乐队名不见经传,他们摸爬滚打四年,成就却并不高。这样一个非专业团队的创作,谁也不能指望水平能高到哪里去,但漠河舞厅之所以能流传,不仅是因为歌词写得好和歌好听,还因为真情实感,这份真情实感不光是那个化名张德全的老人的,还有柳爽自己的。他对于唯美故事的追求,对于歌曲的热爱,都让人热泪盈眶。走红之后,柳爽没有和其他网红歌手一样的包装自己,反而是急流勇退,选择了低调。他呼吁不要再为了传播而传播,也不要再对这首歌进行魔改,或者配上一些不合适的画面,这是对于老人的不尊重。


老人对康氏的爱至死不渝,值得尊重。柳爽拒绝利益和名气的诱惑,选择尊重老人也是值得赞扬的。凡尘浮世不过名利场,但在这些名利场中却有远比名利场更加重要的东西,安静地听一个故事,好好的听一首歌,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同样难能可贵。希望老人的故事可以成为单纯的故事,也希望柳爽的音乐成为单纯的音乐,因为只要有这样单纯的故事与音乐在,我们才不至于让清醒的自我走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于:http://b2b.wlchinahf.com/news/sf418006.html

http://www.wlchinahc.com/news/hangyezixun/202111/149217.html

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111/27463.html

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501679.html

http://hangqing.ffsy56.com/wlzc482835.html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92004.html

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458802.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705371.html

http://b2b.wlchinahf.com/spread/

http://hangqing.wlchinahc.com/x864151.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jinri/xw/x75567.html


《漠河舞厅》爆红背后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