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优孰劣?浅谈DOTA2、LOL和王者荣耀


其实这个话题,威廉一直非常想写。
原因很简单:《DOTA》和《DOTA2》,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
但威廉一直不太敢写。
原因也很简单:身为一个刀狗,在我自己的主观喜好先入为主之下,再去写这个话题可能不够中肯,有失偏颇。
虽然《DOTA2》历久弥坚,但《英雄联盟》(LOL)火遍全球,《王者荣耀》日活五千万。三个游戏虽同宗同源,因为用户属性极大重叠,彼此竞争很激烈,各自的拥趸更是每天操着键盘打得不亦乐乎。
可是,自从开通了留言搜索之后,威廉在后台收到的最多关键词就是“王者荣耀”,这再一次让我认识到了这个衍生自LOL的手游到底有多火。

因此,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想写一篇关于这三个游戏的文章的想法。
因为我确实一直有一个观点——但身为DOTA2玩家,这个观点并不是要夸DOTA2有多好、贬低LOL和王者荣耀有多差。
而是我希望有一天,DOTA2、LOL、王者荣耀的玩家们之间,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平等交流。能够让纠结在这三款游戏之间的玩家,能对它们各自的特点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那么,关于平等一词,我们可能还要从著名的游戏玩家鄙视链说起:

我们先不去谈这个链条上其他的恩怨情仇,因为要谈的话可能引经据典几万字也谈不完。我们先只看MOBA类别——也就是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
一句话概括,就是DOTA2玩家看不起LOL玩家,LOL玩家看不起王者荣耀玩家,王者荣耀玩家挑战LOL玩家,LOL玩家挑战DOTA2玩家。
威廉玩了七年DOTA,两年LOL,半年王者荣耀,在网络上见惯了太多这样同类间的口诛笔伐、互相谩骂:
你玩DOTA2你就是装逼,你玩LOL你就是手残,你玩王者荣耀你就是低端。
听起来很似曾相识不是吗?
你是白人你就是懒鬼,你是黑人你就是罪犯,你是黄种人你就是屌丝。

游戏玩家之间的门第之见,就像种族主义一样让人感到害怕。
而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以偏概全的观念,都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更何况,游戏是给人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没人想要连玩个游戏都要被人打上标签,被人评判品行。
所以今天,威廉就是想从一个DOTA2玩家的视角,掰一掰这种可怕的态度:
威廉认为,客观地讲,DOTA2、LOL、王者荣耀三者,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差,谁也不要不服谁,大家其实只是同一种竞技运动的不同阶段而已。

我们先掰历史。
诚然,在MOBA类型的游戏中,DOTA2确实是历史最久,细节最复杂,门槛最高的一个。对它而言,所有其他游戏都是后来者、模仿者。
所以,在LOL和王者荣耀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DOTA2的今天,有的DOTA2玩家很喜欢居高临下地指责别人“抄袭”——玩法抄我的,英雄设计抄我的,妈的,连皮肤都抄我的。
威廉不同意这种看法。
所有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两个灯、右边油门左边刹车、方向盘控制方向,那是不是所有汽车品牌都抄袭奔驰啊?

尤文图斯的黑白条纹队服是仿照纽卡斯尔做的,也没见哪个纽卡球迷跳出来说尤文抄袭啊?

而且就算尤文图斯“抄袭”别人的球衣,那也并没有妨碍它超越纽卡斯尔,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一个游戏的发明者,往往不是这个游戏的最强者。
不然为什么中国人踢了几千年的蹴鞠,足球却被人虐出翔?
更进一步说,大家应该要知道DOTA最早的时候只不过是《星际争霸》的一张地图。所有的游戏玩法都源自于RTS——即时战略游戏,只不过是从操作一票单位,变成操作一个单位;从采矿赚钱,变成杀怪赚钱;从升级科技,变成升级装备。

所以,如果非要讲血统、非要讲抄袭,那么《星际争霸》才是大家所有人的爸爸。
威廉觉得,如今社交网络上的DOTA玩家们,有点像住在城堡里的罗马贵族。他们以自己的辉煌历史和高贵血统而骄傲自豪,肆意呲笑着塔下那些拾其牙慧的哥特人、匈奴人,觉得他们是不懂技巧的野蛮人、不会创造的掠夺者。

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顺应时代的后起之秀,将来会亲手摧毁他们的城堡,埋葬他们的王朝。
历史证明,所有拒绝接受新鲜血液的固步自封者,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而真正历久弥新的文明,都懂得兼听则明、招贤纳谏,博采众长、因势而变。
这个势,就是竞技游戏的轻核化和快节奏化。

那么我们就再掰玩法。
威廉玩过基本上所有的MOBA类型游戏,包括《风暴英雄》和《虚荣》等等。
以威廉相对深厚的游戏经验来讲,其实所有MOBA类的游戏,玩法万变不离其宗,剥掉所有的衣服和前戏,最核心的竞技要素就一个——技能施放时机。
十个英雄,几十个技能,这些技能每一次的施放时机和目标,就决定了一局游戏的胜负。MOBA游戏内所有的其他技巧都是为最终技能的施放效果服务的。
不管你是打野拉野、插眼蹲草、游走占线、团战打龙,终极目标都是务求在最合适的时机,施放出最合适的技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从而引领团队走向胜利。

所以,如果从这个逻辑出发,其实MOBA游戏中最考验一个玩家技巧的环节,就是如何去施放英雄技能。而在这个环节上,三个游戏如出一辙。
而这个环节考验的根本不是玩家的手速和智力,而是经验和应变能力。所以其实要骂手残和脑瘫什么的,拿MOBA游戏说事儿还真的不合适。
那么这样来看,DOTA2、LOL和王者荣耀在玩法上的区别只在于:衣服越来越少,前戏越来越短,而施放技能的机会越来越多。
LOL取消了DOTA2里地形高低、树林视野、召唤生物等复杂设定,用相对简单的草丛进行替代,然后加上相当于一件中期装备的红蓝buff加快打架节奏,同时地图尺寸也进行了缩小。

王者荣耀以LOL为基础更进一步,干脆连补刀和插眼也取消了,技能冷却时间极大缩短,基本忽视了魔法值对技能施放次数的限制,地图也跟着变成就几个手机屏幕那么大。
那么,既然需要脱的衣服越来越少了、需要做的前戏越来越短了,那么玩家最需要的高潮也就来得越来越快了:施放技能,干死对方。
《王者荣耀》为什么敢号称日活五千万?因为它用手机这个最低的门槛,却最大限度地迎合了玩家对所有MOBA类型游戏的最核心诉求。这个诉求,被王者荣耀里的程咬金一语道破:
“一个字,干!”

说到这里,既然竞技要素和核心诉求都一样,只有穿的衣服不同,做的准备不同,那么三个游戏的各自特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们如果拿同样是竞技游戏的篮球来做比喻:
DOTA2就像一板一眼的职业篮球,讲究的是扎实的基本功,紧密的团队合作,复杂的战术选择,打起比赛来牵一发而动全身,门槛非常高。
LOL就像曼哈顿洛克公园里的街球高手,更强调酷炫的画风、凶猛的进攻、以及拯救世界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观赏性更强,更能博得妹子的喝彩和欢呼。但要打正式竞技也绝不含糊。
至于王者荣耀,就是楼下小区里马上就可以来一发的野球局了。跟前面两者相比,它基本没有门槛,有手有脚就可以参与,追求的就是随时随地,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单纯的快乐。非要打正规赛的话,可能还做不到那么完善和公平。
但说到底,其实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把球放到对手的篮筐里。

最后我再掰掰文化。
威廉身边有很多DOTA2和LOL的高玩,最近大家最常讨论的一件事就是:“为什么身边的朋友和妹子都喜欢玩王者荣耀,而不喜欢更精美更有深度的DOTA2或LOL?”
因为,除去前面提到的技术门槛以外,我们还忽略了MOBA游戏里面一个重要的成分:扮演。
没错,每个玩家都对扮演某个特定英雄有着特殊的情节。
拿威廉的好基友阿非来讲,他基本是拒绝扮演任何武器在100斤以下的英雄角色的,远程和魔法角色也都完全不感冒。他玩游戏的终极座右铭就是:“手拿大宝剑,菊花捅个遍。”

好,那么我们再从从未玩过MOBA类型游戏的小白角度出发。
某一次,威廉正在DOTA2中使用力丸carry全场,大杀特杀。职业小白霜霜同学在旁认真观战。

一次完成三杀之后,威廉高举双手,满脸得意,觉得自己从未这样帅过。于是我问霜霜我玩得怎么样?
于是霜霜一脸困惑地回答:“哪个是你啊?这个小东西吗?你长得好奇怪喔!”
威廉:“……“
之后又一次,我在王者荣耀里用李白完成了同样的事情。回头一看,那边厢霜霜已经开始兴奋地下载游戏了。

讲真,如果你是从没玩过MOBA的新手,你会选择扮演头上长角、黑不溜秋的力丸,还是白衣飘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刘海也不乱的李白?
答案不言自明。《王者荣耀》中所有的人设都基于亚洲文化,有个手机就能玩,它成为中国文化圈玩家的第一选择是一个必然事件。

因为综上所述,威廉相信没有了深厚的情节和良好的环境,中国大陆有LOL和王者荣耀这样的存在,DOTA2将很难再吸引到大量新玩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身为DOTA2玩家,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友好对待、努力发展那些已经喜欢上打街球、打野球的同类,希望他们也愿意来尝试更困难、更复杂、但也更有成就感的职业篮球。
这更像是从休闲玩家到硬核玩家的转变:不是所有玩家都期待这种转变,我们不该强求,只能鼓励。
但这种改变一旦促成,就是不可逆的——威廉身边的朋友只有因为王者荣耀和LOL而爱上DOTA2的,相反的例子根本没有。

那么身为先行者的我们,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威廉希望不光是DOTA2玩家,还有所有的MOBA玩家,都能拒绝歧视,正向沟通,乐于分享。
我们要相信,不论是DOTA2、LOL还是王者荣耀,玩得好的人,哪一个都可以玩得很好;玩得差的人,一辈子只打DOTA2,也不见得就是高手。
要相信态度决定一切。
这才是为了能让这项伟大的游戏运动能够继续繁荣下去,我们该走的路。
-Hi!我想和热爱游戏的你,聊点好玩的-

在公众号内搜索你感兴趣的游戏名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如果没有图文推送,威廉也会看到你的需要,并根据每个游戏的查询次数,酌情发稿;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游戏的问题,或者想找我约稿,也欢迎随时给我留言,我会在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