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进食是怎么回事?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科怎么样
无聊的时候吃零食……
伤心的时候吃零食……
开心的时候吃零食……
加班的时候吃零食……
看电视的时候吃零食……
一言不合吃吃吃,一不开心吃吃吃……总之,不管饿不饿就是要吃吃吃。生活中你或许有过以上经历,有人认为这是贪吃,或者和自制力太差有关。其实,可能你正掉入“情绪性饮食”的坑。听听专家是怎么解释的↓↓
01
情绪性进食是怎么产生的?
有调查研究发现:人们在无聊时,最常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就是吃东西。实际上,吃东西可能并不是因为肚子饿了,也许是“情绪”在刺激你的食欲。
这种情绪感受会影响饮食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东西的意愿、选择什么食物,还有进食的速度、伙伴和场所。

由饥饿以外的原因产生食欲,比如在情绪刺激下产生一种难以控制的吃东西冲动,且不是为了解决生理饥饿的现象,就被称作情绪性进食。
但心理专家指出,并非所有情绪都能促进吃东西,譬如人在恐惧的时候一般吃不下东西。情绪性进食的“情绪”绝大多数时候指的是焦虑。区分恐惧与焦虑,主要是分清压力感。
恐惧是说当下面临的极大压力,人的所有精力集中在应对压力事件,此时没有多余精力去吃东西,因此想吃东西的欲望会大大降低。
焦虑则指未来发生的事情,人先预想会有哪些事情发生,因为应对能力不足,开始产生压力。
此时人也需要大量的能量,就会产生想吃东西的欲望。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明明不饿却总想用吃东西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感。

02
情绪性饥饿VS生理性饥饿
既然人能被情绪干扰进食,那么如何分清是真饿还是假饿呢?情绪性饥饿、生理性饥饿主要有以下5点区别:
1. 出现状态情绪饥饿来得突然,生理饥饿来得相对较慢。
2.食物选择情绪饥饿时是想吃某种特定食物,比如巧克力、冰激凌,真饿的时候就会“饥不择食”。
3.忍耐度情绪饥饿时会迫不及待地想吃,而生理饥饿是可以忍受的。
4.进食量情绪性进食往往会停不住嘴,而生理饥饿时,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了。
5.进食感受情绪性进食后会有一种罪恶感,正常进食则不会。
03
“情绪性进食”的危害
情绪性进食失控,吃到停不下来,甚至吃撑了还继续往嘴里塞,吃完了又会陷入深深自责的情绪,反而心情更糟糕。

基本上,从食物中寻求慰藉而获得的效果都是暂时的,不具备持久性。这种把食物当成一种安慰或者奖赏,用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会导致长久的不良后果,包括精神上的负罪感和羞愧感与肉体上的肥胖和营养不良。75%的暴饮暴食都是因为情绪而导致的。情绪性进食并不能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绪,反而会加剧人们情绪的不稳定性。
情绪化进食自测
情绪化进食通常有5个标志,如果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符合你,就要警惕啦!⑴饥饿感来的很突然很急切,想吃的要马上吃到;⑵想吃的都是垃圾食品,最好是油炸食品、火锅、烧烤、串串香;⑶这种疯狂进食的饥饿感伴随着焦躁的负面情绪,减肥遇到平台期、压力、生理期;⑷吃东西并不是为了满足身体需求,即使饱了还会不停地吃;⑸满足之后,又充满了悔恨和罪恶感。
温馨提示:学会控制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避免情绪性的暴饮暴食。自己无法控制暴食症状,产生肥胖,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健康时,可以求助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