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公务员副省级申论写作题解析 城乡协调发展的逻辑难点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这道题讲是城乡协调发展,应该说是个热点问题,可惜的是,很多同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道题的难点所在,很多讲解也是答非所问。
我今天帮助大家明确难点,供你参考,明天发我的答案和解析课程。课程地址 2020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课程,或文末二维码。
难点一 多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和“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是指什么,他们二者又是什么关系?是同义词反复,还是内涵有区别?如果是同义词反复,意义何在?如果有内涵区别,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和“理想的生活状态”有关系么?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它为什么要谈这个情况?
这是你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去着重理解的问题。
难点二“应该”“可以”和“可能”三个词的限定了什么,又对题设句子逻辑有什么影响
从前一个分句来看,是“应该而且可以”,这种并列意味着什么?从后一个分句来看,它又说“可能”,这又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前面说“应该而且可以”。后面却又说“可能”,这两个分句有关系么?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这整句话又该怎么理解?
你看懂了么?你的老师给你讲清楚了么?
难点三 为什么“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理由是什么?
很多讲解或者答案就直接用了结论,就是应该就是可以。你怎么就知道是“应该而且可以”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你确定没有理解错么?资料是怎么说的,你看懂了么?
简单一句话,资料中哪里说“应该”了,怎么就”应该“了?这两字都没有出现,你怎么就知道“应该”?
资料5中说了“简单城镇化”和“城乡一样化”两个情况,这两个情况在强调什么?这两个情况和“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有关系么?如果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三个难点,你都看懂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