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谈:芯片ETF刚反弹就遭遇大幅赎回?
要说上周开心的小伙伴们很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手里有硬科技类主题比如芯片、半导体、科创等品种!

上周随着中芯国际启动以及很多有想象力的消息、政策支持,硬科技主题普遍强势!
然而,刚涨了几天,不少小伙伴们发现这类基金份额大幅流失,有点慌?木鱼要说先别急,我们一起深度分析。
一如既往,我们尽量用详实的数据图表来说明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比凭空扯淡强多了。喜欢这样的方式,就小手抖抖把点赞、关注、转发一气呵成做起来!
还有,我们的报表系统对大家开发,空了多看多用!

首先,确实硬科技类的主力品种都在杭州出现大幅流失,普遍都超过了10%以上,而科创50在前期份额暴涨后在一个月内流失了17%的份额,这对于规模超过500亿的科创50来说确实应该分析一下。


另外两只百亿规模的芯片和半导体ETF有同样的问题,主力看起来格局不大啊,越是大涨越是流出的态势很明显。
以上的份额与净值对比是我们独家向大家提供的120个交易日对比,那么如果时间一点呢?

周期拉长到200个交易,我们会发现流出的幅度虽然不小,但没有到卷铺盖逃跑的地步。而从机构主力漫长而坚定的长期“定投”之后,现在更像是一个解套获利后的了结行为。


芯片其实也是类似的操作,大格局的机构资金埋伏一两年时间,特别是在大多数时候承受了被套的无奈,如今解套获利了,有减仓动作,其实也很合理。
我们可以大约计算下主力的成本,拿规模最大的科创50来看看。

如果假设科创50场外长线主力是一致行动人,从2022年2月15日开始统计份额变化并计算其当日平均成本(绿线)。可以看到,主力经过漫长的定投已经把成本在3月21日最近降到了净值之下了,基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持续性外流,而近期越长越卖也是符合大波段操作的特征的。
我们估算了一下科创50ETF的长线主力大约还有13-15%的利润空间,作为超大资金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可观的了。
好的,基本可以判断,场外长线主力在长期埋伏之后终于迎来了解套获利的时机,因此从操作上先派发锁定利润,但是从总的资金规模上来看,仍然只能算是阶段减仓落袋。
那么这种情况,是否表明科技行情会动摇?从历史案例来说没有这规律。

拿其他百亿级规模的ETF恒生科技来说,去年份额暴涨但反弹到12月就开始快速流出,幅度也是非常大,但是恒生科技ETF走势并未有明显的走弱,反而后续创了阶段新高。而随着一波调整,这些场外资金再度开始“定投”。

拿200个交易日的沪深300来说,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埋伏等待之后,机构资金是习惯在解套获利后先出一部分仓位让自己松口气,因此就算是离场,幅度相对不算太过分。
但显然,没有重新流入的话,也说明现在位置不够经济,性价比不高。

中证500也是,主力确实有埋伏,但是这类宽基涨涨跌跌,想获得明显受益不容易,因此解套就先减仓,然后看情况。减仓过后,净值也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显然,很多时候场外主力也许格局不会太大。特别我们知道一些大型保险资金,有几个点利润就要落袋了,不是不看好行业,而是他们在漫长的潜伏中格局变小了。
场外这些通常应该有格局的资金,也经常会被打脸。

这只传媒ETF也是我们定投的品种,规模其实已经不小了,但是里面资金的格局很低很低,刚开始涨就拼命跑,而近期则是跳楼风格离场。说白了,他们也是被AI淘汰的那波人。

可与此同时,规模较小的游戏ETF,量价一起出现了史诗性的暴涨,这边的资金就显得格局很大。要知道传媒里面的核心成分就游戏了,而游戏和传媒里面的资金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市场的分化和投资者认知的差异。
总的来说,根据以上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的一点模糊观点:
1、 科技类ETF基金中的主力,在经过长期的布局埋伏后,短期解套获利后,有习惯性的减仓锁定例如你的操作;
2、 历史案例表明,这类高位减仓并不能说明主力不看好ETF走势,而走势上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下行;
3、 这类减仓,也说明大资金对于目前的性价比并不看好,起码是目前位置不算低的一个表态;
4、 份额持续大幅增长是主力持续布局的特征,而越跌越爆发式的份额放大是判断转折的一个有力信号;
5、 主力也会有犯混的时候,不要迷信。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对于半导体,主要还是需要关注持续的资金变化情况,更需要关注的市场的人气、风格、政策面等情况,毕竟场外的这些资金还不能显著影响场内ETF的净值,只是一个辅助的风向判断信号。
喜欢木鱼的分享,就点赞关注转发分享做起来,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有理有据的主题投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