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犬(九)
本文前接cv8417785
(20)后记
“地狱犬”行动获得成功,铁血方面自然少不了欢呼和奖赏:规划指挥整个行动的“沙恩霍斯特”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至于普通的铁十字勋章授予量就更多了。不过“格奈森瑙”却因为在行动中表现不佳而没有获得任何奖赏——这也算是对“格奈森瑙”最严厉的批评了,但“格奈森瑙”并不在意,能和姐姐平安回国,她已经十分满足了。
尽管“地狱犬”在战术上获得了成功,但在战略上铁血依然没有打破被皇家的封锁态势,只不过封锁地点从大西洋上的布雷斯特转到了北海地区罢了。海军总司令冷静且悲观的指出:“尽管三大舰仍能对皇家海军起到较大的牵制作用,但作为军舰来说,它们的生命实际上已经结束!”
而这一论断可谓是一语成谶。
2 月13 日,“格奈森瑙”转移至基尔港并在德意志船厂进行了休养。由于按计划此次休养时间并不长,因此“格奈森瑙”没有将舰装中的弹药卸载就进入了干船坞,而正是这一疏忽导致了之后厄运。2月26日晚,皇家空军的178架轰炸机对基尔港进行了猛烈的空袭,“格奈森瑙”被一枚 454 千克穿甲弹击中,而这枚炸弹穿透了装甲并引爆了炮塔“安东”的弹药库,剧烈的爆炸使这座巨大的炮塔被炸离轴承,“格奈森瑙”身受重伤,头部的伤势尤其严重,同时一只蛮啾也在这次轰炸中身亡。
由于“格奈森瑙”伤势过重,基尔港不具备足够的修护条件,于是“格奈森瑙”在简单包扎修养后前往格丁尼亚港进行进一步修护,并于4月4日抵达目的地。不过港区经过检查分析后认为,“格奈森瑙”的伤势虽然可以在技术上可以修护,但是所花费的资源将几乎足够重新培养一名全新的同等战力的战舰。最后总部采取了折中方案——对“格奈森瑙”进行全面改造。1942年7月1日,“格奈森瑙”由现役转为后备役,主要武备被拆卸,开始了全面改造。
不过全面改造比预象的要复杂很多:按照计划“格奈森瑙”的三联283mm主炮将要更换为双联380mm,但是由于“沙恩霍斯特”级在培养上的先天性缺陷——舰体过重,因而为了能够驾驭这些更重的主炮,需要将“格奈森瑙”的身高由原来的195.8cm增加到200.2cm,还要把原来的14门105mm与12门150mm副炮更换为22门128mm副炮……
只是这一方案最终停留在了纸面上,自1941年7月“格奈森瑙”退出现役后,直到她生命的最后都没能重新驶出格丁尼亚。

在“地狱犬”行动中两次触雷的“沙恩霍斯特”受伤最重,她在2 月13日抵达威廉港之后,就被直接移到干船坞上进行损毁检查。在检查中被发现她不仅身体受到损坏,舰装上的一些炮塔也被炸离其基座的轴承。随后“沙恩霍斯特”被移至基尔港进行维修。在这1942年剩余的时间里,“沙恩霍斯特”进行了训练练习和调试工作。之后“沙恩霍斯特”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期,她在1943年1月份曾两次试图进行出海巡逻,但由于迫近的空袭警告被取消;之后“沙恩霍斯特”还驻泊于格丁尼亚,与妹妹“格奈森瑙”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平和时光。
由于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因为在 12 月 31日的巴伦支海战失利而被高层质疑,愤怒中的元首一度叫嚣退役所有大型舰艇,把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更有实际价值的潜艇与坦克上。原海军司令愤然辞职以表示对这一命令的抗议,而幸运的是他的指定继任者,原潜艇部队指挥官在继任海军司令后成功说服了元首收回这项“愚蠢”的命令。
1943年3月,“沙恩霍斯特”从格丁尼亚转移到纳尔维克附近的博根,与改名为“吕佐夫”的“德意志”前辈和”提尔皮茨”会合。这次在格丁尼亚,是“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的最后一次相见。

在行动中完好无损的“欧根亲王”于1942年2月21日从基尔运河的西段终点港口布伦斯比特尔科克启航,与“舍尔海军上将”在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向北斯堪的纳维亚转移。不过出航后不久就被皇家侦察飞机在北海南部海域发现,一架皇家飞机被铁血护航的战斗机击落。之后皇家派出飞战截击,但仅有1架轰炸机搜索到铁血舰队,而这架轰炸机在“欧根亲王”附近投掷炸弹后被高射炮击落。
2月22日,当“欧根亲王”与“舍尔海军上将”驶入格里姆斯坦德峡湾并锚泊时,又被皇家侦察机发现。是日傍晚,“欧根亲王”与“舍尔海军上将”从格里姆斯坦德峡湾出航。
2月23日上午,一个部署在特隆赫姆附近的皇家潜艇群(包括4艘潜艇)发现了铁血舰队,其中皇家潜艇“三叉戟”实施了鱼雷攻击,并成功击中了“欧根亲王”。“欧根亲王”丧失行动能力。随后,皇家本土舰队旗舰“英王乔治五世”(暂授海军上将军衔)率领航空母舰“胜利”号、“郡”级重巡洋舰“贝里克”号和4艘驱逐舰前去截击,但未获成功。
随后“欧根亲王”到达特隆赫姆之后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得出结论——脚踝的伤势较重,相关舰装必须要更换。但当地没有足够大的干船坞以供“欧根亲王”修养,因此她在简单包扎后不得不重新返回基尔港。1942年5月16-18日“欧根亲王”在空中掩护下返回基尔港,修护工作一直持续到10月27日,之后两个月“欧根亲王”就在波罗的海进行康复训练。
1943年1月初“欧根亲王”与“沙恩霍斯特”受命重返北斯堪的纳维亚海域。然而这次行动因被皇家的侦察机发现而暴露,两舰不得不返航。在1月25日她们再次试图北上,但依然没有成功。
从那以后,“欧根亲王”被分配到协助空中编队训练,至战争结束都一直在波罗的海地区。

另注:参与“地狱犬”行动的7艘驱逐舰之后的命运:
Z4,原本是Z1级驱逐舰最小的妹妹,但在姐姐Z1、Z2、Z3与1940年2月——4月先后阵亡后成为铁血了Z系列驱逐舰的“大姐头”。1937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幸存到战后,转隶北方联合。1947年去世,时年29岁。
Z5,Z5级(Z5—Z16)首舰,1937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幸存到战后,转隶鸢尾。1957年退役,次年去世,时年40岁。
Z7,Z5级三号舰,1937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1942年5月2日在皇家大型巡洋舰“爱丁堡”战斗中阵亡,时年24岁。
Z8,Z5级四号舰,1938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1942年1月25日在加莱海域执行“地狱犬”行动前的扫雷工作时触雷身亡,时年23岁。
Z14,Z5级十号舰,1938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幸存到战后,先由皇家海军接收,1946年移交北方联合,1952年去世,时年33岁。
Z25,Z23级三号舰,1941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幸存至战后,1946年被皇家海军接受,后又转交鸢尾,1956年退役,1961年去世,时年39岁。
Z29,Z23级七号舰,1941年中专三年19岁毕业服役,“地狱犬”行动后的1943年12月25-26日,Z29再次与“沙恩霍斯特”组成舰队执行截击碧蓝航线JW-55B运输船队的任务。幸存至战后,1946年被白鹰海军接收,后作为靶舰于1946年12月16日被击沉,时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