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心理学技术最糟糕
只要有一点心理学常识,就会知道在主流心理学中,认知行为技术最牛逼,在我看来,认知行为技术一点都不牛逼,说这种技术是傻逼,一点也不为过。
有一个名叫贝克的美国人写了《焦虑症和抑郁症》、之后又写了《恐惧症》,从此奠定了他在认知领域的地位,贝克有一个女儿叫小贝克,小贝克在儿童时代,特别崇拜父亲的理论,她觉得自己要把父亲的理论变成生产力,长大后,就写了《认知疗法》、《认知的进阶与挑战》,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美国国内、在世界各地也有影响。
认知行为技术是在行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行为技术是通过动物的刺激反应模式来界定人,认知行为技术是在刺激与反应的中间添加了认知,认知行为技术是通过四要素模型,使痛苦的人获得幸福,第一个要素是环境,第二个要素是行为,第三个要素是情绪,第四个要素是认知,在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构成了环境要素;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构成了行为要素;你在有这种行为之前的情绪怎样,构成了情绪要素;你在这种情绪中有什么念头和想法,构成了认知要素。这就是认知行为技术的流程和方法,不知道人是什么性格,也不知道性格是由人的主导性格、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构成,我不知道认知专家是在跟谁说话,我想他们是跟陌生人讲话,而陌生人在认知专家大显身手之后,会觉得认知专家并不了解自己,这是我描述的最理想的情况,最糟糕的情况是,很多老百姓对认知专家不屑一顾,他们觉得认知专家的心理问题比自己还要大,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态人格没有认知专家更严重。
不同性格有不同的潜能,不同潜能可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且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情绪,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认知,这些认知专家自己也没搞明白,影响大并不意味着有准确性和实用性,为何备受推崇的认知行为技术没有准确性和实用性呢?我想从三个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
第一、尽管有部分人接受认知疗法,可能是患者无意识中内化了很多共性的东西,什么是共性的东西呢?当然是社会人格的东西,个性人格被压制了,所以,认知专家讲共性的内容,患者会点头,甚至竖大拇指,因为专家释放的信息与自己的社会人格极为吻合,我想认知行为技术的广泛影响力,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动机、不同的能量高低、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智力、不同的行为,还有不同的成长环境,由此看来,认知行为技术的四要素模型需要演变成八要素模型,而且先诊断性格,再根据性格走八要素模型的流程,治病救人即可落到实处。
第三、新技术不能再称之为认知行为技术,而应该命名为性格行为技术,因为认知只是性格中价值观的内容,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意识到什么对你很重要,它不能涵盖一切,所以需要降低认知的地位,提高性格的地位。
目前,国内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和心理人格教育,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若专家看不懂人的个性,不能识别人的性格,怎么能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呢?国外的东西拿过来生搬硬套,不对国外的认知行为技术批判性地吸收,又不懂得创新,怎么会达成国内的教育目标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需从性格入手,只有挖掘个体生命的性格潜能,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人的适应性人格和健康人格,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