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新冠中医诊疗方案潘凤卫个人第二版(试行)
新冠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是感受“疫戾之气”。根据这次2023年夏发病特点,属于“寒疫”,参照以下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出药典的剂量,应当遵医师指导下应用。
新冠辨病:新起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咽痛明显但无红热,伴全身酸痛,发病时有大流行的特点。其中大流行加咽痛但无红热,是辨新冠病的关键要点。
1、预防期
症状表现:自汗,恶风,气短,乏力,易于感冒,舌淡,脉弱。
方剂:玉屏风散
基础方:黄芪18克 白术12克 防风9克
加减:阴虚加玉竹,气虚重者加党参。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口服液)
2、临床治疗期(抗原或核酸确诊结果以及中医辨病)
2.1 发热期
【外寒里热证】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咳嗽,头痛或晕,身体酸痛,或恶心呕吐,或咽干,或咽痛,或喘,或夹痰,或大便不行,小便不利,舌红,脉数。
方剂:大御肺汤
基础方:成分保密。
加减:头晕重者加天麻,素体肝阳上亢者去掉麻黄。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取1剂水煎服,无论是否汗出,1剂可以汗出热退。不汗出者,热不退或次日复发热者,次日加复半剂。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推荐中成药:麻杏止咳糖浆(片)+感冒清热颗粒
针灸穴位推荐:灸大椎,刺血内庭,针刺尺泽、膻中、肺俞、合谷、曲池,得气为度,每日一次。
【外寒轻证】
症状表现:发热轻或不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或咽干,或咽痛,或身体酸痛,或头痛,或小便不利,或夹痰,舌淡红,脉数。
方剂:小御肺汤
基础方:成分保密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
【儿科发热】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咳嗽,腹痛或胃脘痛,呕吐,嗳腐吞酸,或泄泻,舌质红,脉数。
方剂:小儿肺灵汤
基础方:大御肺汤加麦芽、山楂、神曲。
加减:食积重者加枳实;乏力者加白术。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麻杏止咳糖浆(片)+感冒清热颗粒+大山楂颗粒。
2.2退热期
【咳嗽重】
症状表现:咳嗽,头痛,或夹痰,或咽干,或咽痛,或鼻塞。
余邪未尽期: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础方: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石膏12克 炙甘草6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加减:咽痛加射干。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咽干燥咳期:
方剂:止嗽散加减
基础方:桔梗9克、荆芥9克、紫菀9克、百部6克、白前9克、甘草9克、款冬花9克。
加减:口渴重加天花粉。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2.3重症期
症状表现:语声微弱,卧床不起,气短,喘,痰多难咯,精神极度疲乏,或伴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促或结代散大。
方剂:参附龙牡汤加减
基础方:炮附子15克,人参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山萸肉25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丹参18克,葶苈子6克,五味子6克。
加减:阳衰不重者去干姜;邪重于虚者去炙甘草;食积不化者加鸡内金;痰重者加瓜蒌(涉及十八反,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用);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咳嗽明显者加杏仁;余邪未尽合用麻杏石甘汤。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3、恢复期(抗原或核酸检测转阴)
【余邪未尽 气阴两伤】
症状表现:口干咽干,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剂:竹叶石膏汤加味
基础方:竹叶6克 生石膏30克 人参6克 麦冬24克 半夏9克 山药15克
加减:口渴重者加天花粉;痰少而黏者加川贝、瓜蒌。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气阴两伤】
症状表现:多汗,乏力,口燥咽干,咳嗽无力,气短,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剂:生脉散加味
基础方:人参9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加减: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汗出多者加黄芪、白术。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生脉饮
4、后遗症期
【风乘阴分证】
症状表现:乏力,情志抑郁,心悸,失眠,或伴头恶风,或伴眩晕,舌质淡,苔白,脉弦。
方剂:升阳散风汤加味
基础方:保密成分
加减:兼有腹胀,加枳壳、香附。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