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故事里的道理

2023-05-05 10:16 作者:老庄日记  | 我要投稿

我们从小就在看故事,语文书上各种警示故事,各种童话书、故事书,被送到我们面前的故事,都在试图通过故事,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于是很多人得出结论,故事中的道理可以迁移到我身上。

有些故事,确实有用,甚至有些故事,要为某些群体量身定做,就为了让他们在其中领悟一些道理。

但故事这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还真是,正着说也对,反着说也对,全看向往哪个方向引导。


有个被讲烂了的挖井的故事。

张三和李四去一块地里打井,张三找到一个井眼,一直往下打了200米,终于出了水,李四打了50米没出水,又换了个井眼,还是50米不出水,又换了一个,换了20个井眼,最终没打出水。

好像是在说,做事要持之以恒,认准的事就要做下去,不要朝三暮四。

“我学到了,悟到了,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分钟热度!”


这故事还能翻出来好多个版本。

版本二,张三打了200米,还是没打出水,钻头断在了201米,再也不能干这活了,李四换了10次50米的井眼,终于打出了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多试错。

版本三,张三打了200米,李四每次50米换了20个井眼,两人都没打出水。不要在做不到的事情上浪费无用功。

版本四,张三打了200米才出水,李四每次50米换了20个井眼才出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这还怎么学?怎么悟?

故事确实有用,坚持也是好事,可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不该坚持,那是自己的故事。

其他的始终是别人的故事,强拿过来放在自己身上,那可能就是事故。


很多故事,有着典型的“文科生思维”,喜欢浪漫化某些细节,逻辑性没那么强,强行加因果关系,就像前几年比较火的哪句情话:

“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然后聊出一大堆感情话题。”

“理科生思维”的人会说:是脱落酸。

非要加个意境类比到人,那就是激素、认知使然,脱掉老化、不能给成长带来帮助的叶子,能活得更久更好。


有些伟大的作家也喜欢玩这种把戏。

茨威格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第一个故事,拜占庭的沦陷,穆罕默德以十五万人和新型大炮以及小队包抄的绝对优势,去围攻只有几千没有援军的残兵败将和残破城楼的君士坦丁堡,一场结局注定的战争。

最后因为有士兵发现了城墙上一个没人看管的小门攻入城内,提前结束了战斗,茨威格说这是“芝麻大的意外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实,从数据上来看,没有这个门,东罗马帝国也会在这次战争消亡。


能从故事中学到东西,是好事,但从故事中学东西的前提是,我们能分辨出来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

我要是天天看男频网文,那我能学到最大“道理”就是我差个金手指,想找个老爷爷抱大腿,二代们全是脑子有泡的混球,男人们全是我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女人们全是围着我转的倒贴货……

每天就学这种东西,那可就真不得了了。


还是那句话,见贤思齐,重在见贤。首先要有识别故事好坏的能力,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的是什么。


学故事里的道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