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月14日【常识午餐】

2023-09-14 08:30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 往水瓶里注水,可以通过声音判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当瓶内水位升高时,(   )。

A.空气振动频率降低,音调升高

B.空气振动频率降低,音调降低

C.空气振动频率升高,音调升高

D.空气振动频率升高,音调降低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水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当瓶内水位升高时,瓶内的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增快,音调升高。所以可以根据音调的高度判断水位的高低。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下列关于日常生活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器皿盛放食物可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B.医用酒精并非纯酒精是因为稀释后的酒精渗透能力更强

C.天然气燃烧时火焰呈紫蓝色说明缺氧,此时可适当调整灶具风门

D.煮熟的豆浆破坏了豆类原有的营养成分,因此豆浆最好不要完全煮熟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化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第二步,医用酒精是指医学上使用的酒精,医用酒精的纯度有多种,常见的为95%和75%。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稀释后的酒精渗透能力更强,可起到消毒的效果,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微波炉内不能放入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A项错误。

C项:天然气燃烧时火焰呈红黄色说明缺氧,产生“脱火”现象则说明空气过多,此时可适当调整灶具风门,待火焰呈紫蓝色时,表示燃烧充分,燃烧充分时灶具的燃烧效率最高,能节约用气。C项错误。

D项:豆浆里面含有一些抗氧因子,比如说里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还有皂甙、细胞氧化镁这一系列的因子,煮豆浆的时候若不煮透,豆浆中所含的胰蛋白酶和皂角毒会刺激胃与肠道,从而引起恶心、呕吐,还有一些腹泻现象。但这些有害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就会消失、分解。因此,豆浆不要完全煮熟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3.(单选)下列毛泽东诗词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

第二步,①出自毛泽东的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句描绘了1931年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胜利的情景。

②出自毛泽东的词《西江月·秋收起义》,描绘了1927年爆发于湘赣边界爆发的秋收起义的场景。

③出自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描绘了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的事件。

④出自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绘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情景。四首诗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分别是②①③④。

因此,选择A选项。

 

 

4.(单选)下列行为属于见义勇为的是:

A.外科医生张某在医院大厅看见一位老人突然心梗晕倒,立刻上前对其进行紧急处理,最终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B.王某回家时正遇小偷在自家盗窃,不顾个人安危,勇敢与小偷搏斗,虽身负重伤,但最终在邻居的帮助下抓住了窃贼

C.军人陈某在回家探亲路上遇几名歹徒对一女子耍流氓,他毫不犹豫上前制止,结果被刺伤,歹徒还是跑掉了

D.警察李某在巡逻中,突遇两名手持匕首的歹徒抢劫路人,他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与劫匪搏斗,最后将他们抓获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见义勇为。

第二步,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C选项军人没有制止犯罪的义务,保护他人利益而使自己受损,属于见义勇为。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和D项:外科医生和警察属于有特定义务的,对有特定义务的人,他们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见义勇为。因此A项和D项错误。

B项:王某为了保护自己家里的财产,不属于因保护他人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因此不构成见义勇为。因此B项错误。

 

 

5.(单选)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是因为空气能保温和隔热

B.汽车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加大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C.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开启照相机闪光灯,这样画面更清晰

D.看电影时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折射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双层玻璃是将两片玻璃通过有效的密封材料密封和间隔材料分隔开,并在两片玻璃之间装有吸收水气的干燥剂,从而保证中空玻璃内部长时间为干燥的空气层,无水气、灰尘存在,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隔声性能,用于建筑物、铁路车辆等作窗户。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把车做成流线型,能减小涡旋作用或避免涡旋的形成,因而大大地减低了流体对车的阻力。车型设计为流线型,其迎风横截面积尽量小,车灯、后视镜、门把手以及车窗等装置与车身浑然一体,可节省汽车在行驶中用于克服阻力的燃油。B项错误。

C项:闪光灯和电视机显示器都是光源,都会发光。电视机屏幕相当于透镜,当闪光灯的光线照射到电视机屏幕上时,会发生光线反射,从而干扰到电视机自身发出的透射光,影响画面清晰度。C项错误。

D项: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所以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而不是光的折射。D项错误。

 

 

6. (单选)儒释道是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后曾被称为“浮屠教”

B.山西悬空寺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院

C.宋代将四书五经确定为唯一的科举考试内容

D.北魏拓跋焘确立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到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宋代科举前期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失败后,《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因此宋代科举考试并不是只考四书五经。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浮屠是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该词出自《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月氏,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李贤注:“浮屠,即佛也。”A项正确。

B项: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着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B项正确。

D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过宣扬礼、乐、法度来化民。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学说统治百姓的思想,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确立了儒学的主体地位。D项正确。

备注:本题可用技巧解题:C项中“唯一”过于绝对。


9月14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