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搞学术

给自己20-30天的时间,在目标研究领域,找10篇5年以内发表的、引用量还算不错(也可以直接偷懒找高引)的文章,然后试着去回答以下十个问题:
分为Air、Pro、Max、Pro Max四个层次。
【Master Air】
Q1.你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20-30天)读完这十篇文献?
是:具有基本的意志力和定力,这是一位合格研究生的基础素养。
否:读文重是搞科研的第一要义,没有持续的输入,很难有大的输出,如果你连篇都读不下去,慎重。
Q2.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你是否提前制定了读文章进度表,并严格执行?
是:具有相对长久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有助于在读研期间有条不紊地推进课题进度。
否:如果是漫无目的,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大概率会被ddl折磨得痛不欲生
Q3.文章里会有很多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以及拗口的长难句,你是否可以轻松理解?
是: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帮助很大。
否:现阶服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还是集中于欧美,如果英语水平捉急,不仅读文章效率低下,而日在后续写文章、做oral的时候都很费力。但这并不代表不适合科研赶紧努力学英语就好了。
Q4.文章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公式推导原理分析,你是否还能手推公式,并且回忆起本科相关的课程知识?
是:专业基础扎实,数学背景过硬。能够在科研过程中提供更多的“灵感”,让你看到、想到很多其人看不到、想不到的idea。有些人称之为灵感,实际上是对于知识运用的肌肉记忆。
否:如上所述,你的科研触觉可能会稍有钝感,但别急,研究生的方向会收窄,可以恶补相关知识。
【Master Pro】
Q5.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你是否会主动卷圈点点,并能够形成一份文献阅读报告?
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总结能力,能够让你面对汗生充栋的文献时游刃有余
否:还是那句话,输入决定输出,而读完并不代表输入完,必须将文章掰开嚼碎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
Q6.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你是否曾经对文章的方法、结论产生疑惑,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是:具有问题意识,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盲区。
否:不能主动发现问题的研究生,不太可能有大的突破,只能嗷待哺地等待导师分配研究课题。
Q7.针对这些新的问题,你是否萌生出探索的欲望?包括但不限于继续查阅其他文章、动手做实验来验证等。
是:具有优秀的探索未知领域的主观能动性
否:没有创根问底的特质,对问题深层次的本质无感,打一鞭子才动一动,只能在导师的带领和 push下亦步亦趋。
【Master Max】
Q8.读完这些文章,你是否能够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大概讲讲该领域的研究脉络?
是: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课题时可以迅速入门,也能够把一些复杂的学术概念简单明了地传达给别人,这对于后续向其他大佬“贩卖兜售”自己的学术成果尤其重要。
否:这一条是进阶要求,回答否的话,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Q9.读完这些文章,你是否能够写出一篇还不错的research proposal?
是:如果能够写出包含有背景、目标、拟研究问题、假设、研究方法、预期结果、时间安排、预期调整、参考文献等部分的言之有物、逻辑清晰的proposal,那么恭喜你,考虑继续读个博吧!
否:如上所述,这一条其实也是进阶要求,所以就算不能写出来,也不要灰心但把写 proposal的意识放在心里,不是什么坏事。
【Master Pro Max】
Q10.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完十篇文章依然一无所获,并且看完我前9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想必你的挫败感和焦虑感顿时达到了峰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还有信心继续读研?(关谷神奇:如果满足最后一项,直接满分?)
是:恭喜你,具备了读研最核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