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高一化学收心课|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杰哥 | 高一化学收心课|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1️⃣物质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例:Mn₂O₇为酸性氧化物、Na₂O₂为过氧化物、KO₂为超氧化物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₂O₇;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例:CO、NO等
3.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例:SiO₂、CuO
4. 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和酸反应又不和碱反应
3️⃣分散系与胶体
- 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
2.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
3. Fe(OH)₃胶体的制备:
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4. 化学方程式:FeCl₃ +3H₂O =△= Fe(OH)₃(胶体) +3HCl
胶体性质
- 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可用于鉴别溶液与胶体
-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 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
- 胶体的聚沉:胶粒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过程,聚沉的方法:①加入可溶性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 渗析:可用于提纯胶体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而且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如:SO₂、SO₃、CO₂、NH₃的水溶液里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₂SO₃、H₂SO₄、H₂CO₃、NH₃·H₂O)电离所致,并非本身电离出自由离子而导电,所以SO₂、SO₃、CO₂、NH₃等为非电解质;H₂SO₃、H₂SO₄、H₂CO₃、NH₃·H₂O则是电解质
- AgCI、BaSO₄等某些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能导电,但因这些物质在水中可溶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6️⃣离子方程式
- 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氯化钡和硫酸钠在溶液中反应为例)
(1)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BaCl₂ + Na₂SO₄ === BaSO₄ +2NaCl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Ba²⁺ +2Cl⁻ +2Na⁺ +SO₄²⁻ =BaSO₄ +2Na⁺ +2Cl⁻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Ba²⁺ +SO₄²⁻ =BaSO₄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以及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不可以拆成离子:
- 难溶物、(微溶物)
-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H₂O)、非电解质
- 气体
- 单质
- 氧化物(水中不拆)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可以用H⁺ +OH⁻ =H₂O表示的是
A. 2NaOH +H₂SO₄ ==Na₂SO₄ +2H₂O
B. Ba(OH)₂ +2HCl == BaCl₂ + 2H₂O
C. Cu(OH)₂ +2HNO₃ == Cu(NO₃)₂ +2H₂O
D. KOH +HCl == KCI +H₂O
2. 下列各组反应,前者与后者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HCl +Na₂CO₃,HCI +NaHCO₃【CO₃²⁻、HCO₃⁻】
B. HCI +Na₂CO₃,HNO₃ +K₂CO₃✓
C. H₂SO₄ +Ba(OH)₂,H₂SO₄ +KOH【前面有沉淀BaSO₄】
D. BaCl₂ +Na₂SO₄,BaCO₃ +HCl【写一下就知道完全不一样了】
7️⃣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升、失、氧化、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降、得、还原、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1)Fe +CuSO₄ ==FeSO₄ +Cu
- 还原剂:Fe,氧化剂:CuSO₄
- 氧化产物:FeSO₄,还原产物:Cu
(2)S+O₂ =点燃= SO₂
- 还原剂:S,氧化剂:O₂
- 氧化产物:SO₂,还原产物:SO₂
(3)2KMnO₄ =△= K₂MnO₄ +MnO₂ +O₂
- 还原剂:KMnO₄,氧化剂:KMnO₄
- 氧化产物:O₂,还原产物:K₂MnO₄、MnO₂
(4)CH₄ +2O₂ =点燃= CO₂ +2H₂O
- 还原剂:CH₄,氧化剂:O₂
- 氧化产物:CO₂,还原产物:CO₂、H₂O
(5)3Cu +8HNO₃(稀) ==3Cu(NO₃)₂+2NO +4H₂O
- 还原剂:Cu,氧化剂:HNO₃
- 氧化产物:Cu(NO₃)₂,还原产物:NO
(6)Cl₂ +2NaOH ==NaCl +NaClO+H₂O
- 还原剂:Cl₂,氧化剂:Cl₂
- 氧化产物:NaClO,还原产物:NaCl
歧化反应是同一物质、同一价态、同一产物
8️⃣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 KMnO₄ >MnO₂ >Cl₂ >Br₂ >Fe³⁺ >I₂ >S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16H⁺ +10Cl⁻ +2MnO₄⁻ ==2Mn²⁺ +5Cl₂ +8H₂O;【氧化性:MnO₄⁻>Cl₂】
②2Fe²⁺+Br₂ ==2Fe³⁺ +2Br⁻;【氧化性:Br₂>Fe³⁺】
③2Br⁻ +Cl₂ ==Br₂ +2Cl⁻【氧化性:Cl₂>Br₂】
根据上述反应,可得知相关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 现有下列几个离子反应:
①Cr₂O₇²⁻ +14H⁺ +6Cl⁻ ==2Cr³⁺ +3Cl₂ +7H₂O【氧化性:Cr₂O₇²⁻ >Cl₂;还原性:Cl⁻>Cr³⁺】
②2Fe²⁺ +Br₂ ==2Fe³⁺ +2Br⁻【氧化性:Br₂>Fe³⁺;还原性:Fe²⁺>Br⁻】
③2Fe³⁺ +SO₂+2H₂O ==2Fe²⁺ +SO₄²⁻+4H⁺【氧化性:Fe³⁺>SO₄²⁻;还原性:SO₂>Fe²⁺】
④Cl₂ +2Br⁻ ==2Cl⁻ +Br₂【氧化性:Cl₂>Br₂;还原性:Br⁻>Cl⁻】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r₂O₇²⁻ >Cl₂ >Br₂ >Fe³⁺ >SO₄²⁻。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O₂ >Fe²⁺ >Br⁻ >Cl⁻ >Cr³⁺。
氧化剂氧化性越强,氧化剂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9️⃣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第一步:
- 操作:“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
- 目的:①电子得失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②变价元素原子守恒
- 补充说明:①歧化反应,由后往前配平。②正向配平时注意反应物脚标,生成物不用理会脚标;逆向配平时注意生成物脚标,反应物脚标不用理会
第二步:
- 化学方程式
- 操作:该补“溶剂”补“溶剂”
- 配平除H、O以外的“未变价元素”
- 目的:除H、O以外的原子守恒
- 离子方程式
- 操作:酸性溶液用H⁺调平电荷、碱性溶液用OH⁻调平电荷,若没有明确溶液酸碱性,往往是“水出酸或碱”,也就是H⁺或OH⁻放在方程式右侧,根据题目灵活分析
第三步
- 操作:看H补H₂O,用O检查
- 目的:配平H、O(H₂O只要没有得失电子,那就一律都留到最后一步再写)
5KI +KIO₃ +3H₂SO₄ == 3I₂ +3K₂SO₄ +3H₂O
3Cu +8HNO₃ == 3Cu(NO₃)₂ +2NO +4H₂O
8Fe²⁺ +2NO₃⁻ +10H⁺ == 8Fe³⁺ +N₂O +5H₂O
Cr₂O₇²⁻ +6I⁻ +14H⁺ == 2Cr³⁺ +3I₂ +7H₂O
3Cl₂ +6NaOH == 5NaCl +NaClO₃ +3H₂O
- 歧化反应:由后往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