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博物馆
一大清早,我们便搭车来到了位于市郊的宜昌市博物馆,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这座现代前卫而又不失古色古香的方形建筑,它的设计以巴楚文化内涵为元素,展示出宜昌历史文化的结晶。外墙运用了深浅变化的条形石材,用变化鲜明的表面呈现出“巴虎楚凤”的纹饰,表现出“巴人崇虎,楚人尚凤,虎凤合鸣”的设计效果;而走进大厅,抬头放眼望去,穹顶借用了“太阳人”石刻中“太阳”为设计元素,穹顶外围铜质构建巧妙的运用了镂空篆刻的设计,体现了宜昌地区祖先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宜昌作为楚国故地对屈子哲学的崇尚,所以它更是近年来我们家乡当之无愧的特色文化地标建筑,整体分为4层,从下至上,向我们展示这张荆楚大地从亘古到近代,由近代到现代,再迈向未来的绮丽画卷。 首先第一层向我们介绍的便是宜昌的生物多样性与地理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化石标本的背后,曾经描绘过一个怎样奇幻的世界,而宜昌最有名的生物莫过于江豚与中华鲟了,都是一度濒危灭绝的生物。不过在这几年的长江大保护的口号下,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受到空前重视。我也能深刻感受到家乡环境变好了,曾经哪些高耗能低产效的污染企业都已迁走了,好几年前,一到冬天变只有灰蒙蒙的天,和令人发指的PM2.5数字,而如今这些皆为历史,这也是我们城市做出的一个巨大变化之一。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宜昌的地形图,众所周知,李白曾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看见从宜昌腹地穿过两排隆起的高峰和两旁拥簇的重岩叠嶂,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三峡了。而郦道元更是写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来表现三峡的险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样夸张的语句来描写三峡水流的湍急,而宜昌恰好变成为了三峡的一个关口,宜昌刚好是丘陵地带,而再往下一点到荆州便是大平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宜昌必然是一个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交通上的一个咽喉要地。 进入第二层的展厅,我们看到了宜昌建城过去的发展史,考古学家对“长阳人”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宜昌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从最早的西周有记载,再到战国时期正式建城,再到后来称为历史上的“峡口,峡洲,夷陵”等等,宜昌历史悠久,举世瞩目,有目共睹。正如我们开头所讲,宜昌历史上就是巴楚文化融合发展的聚居地。在这些珍贵的文物背后,既有楚人曾经使用过的青铜器皿,更有巴人穿戴过的金银服饰,十分富有民族特色。而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土家族便是巴人的后裔,在这里,也有专门的展厅,让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丰富的土家族生活方式,以及土家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礼教文化等等,让我们在漫步历史的长河中,也能同时窥见古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宜昌著名的人物更有家喻户晓的屈原,王昭君,杨守敬等等,连李白,欧阳修等著名人物也曾到过宜昌,留下诗赋。毫无疑问,文化在宜昌的历史发展中,留下过无数浓墨重彩的一笔,宜昌所孕育的文化宝藏更是中华文化中又一颗璀璨明珠。 而走进第三层,我们走进了近代的宜昌,提到近代史,我们便会想起这段曲折而屈辱的历史。同样的,宜昌作为一个重要的要地,是川汉大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靠着一次与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冲突,也就是所谓滇案,无耻地胁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宜昌作为通商口岸被新加入。而迫不及待的英国政府便在第二年派遣使馆进驻宜昌,紧随着便是其他虎视眈眈的列强强盗们,纷纷想分一杯羹,他们肆意地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建房建屋,而有一些建筑时至今日,仍然矗立在宜昌的市区里。但这些建筑过去不会拆,未来更不会拆,因为这些都是近代史侵略者们最好的罪证!更是每一位中国人值得谨此铭记的屈辱历史! 综合一下三层剩余的展厅与四层的党史馆专题展厅,我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便是20世纪初的那段峥嵘岁月,是宜昌人民乃至中华民族遭受磨难的艰苦岁月,更是组成一个红色政权的崛起部分,一群有为青年所奋斗的觉醒年代。我也深入了解了我们宜昌也有这么多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高风亮节的文人志士,实感骄傲与自豪。一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而五四运动的春风更是吹进了中原腹地的这座小城—宜昌,而作为中共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董必武,更是在当时帮助宜昌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了无数宜昌的工人农民奋起反抗,掀起土地革命风暴,更是组建了土家族第一军,让革命的火焰在鄂西地区熊熊燃烧。一大批能人志士建立起了我们宜昌的党组织,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以及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在抗日战争中,宜昌军民更是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以当时的爱国企业家卢作孚为代表,发起了空前的宜昌大撤退,此次事件更是被西方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彼时日寇逼近武汉,剑指宜昌,川藏已然成为我国最后的大后方。卢作孚依靠着自己的轮渡公司,组织实施将实业建设的重要物资和人员从宜昌向后方的转移行动,最后竟然一共撤离了150多万人,以及100多万吨物资,这为保存我国日后应对抗战的设施人才与实力,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宜昌地方党组织积极响应,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成为宜昌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其中三峡的石牌保卫战尤为著名,是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大战果。在党的领导下,宜昌军民在宜沙战争中奋勇杀敌,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西南联防计划,促使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最终宜昌各地区也被相继解放,最终宜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而在我们更能看到,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宜昌人民在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奋斗脚印,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开展水利设施建设,于1970年率先开展葛洲坝的建设。而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宜昌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迅速蓬勃发展,乃至06年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作为中国当今最重要的水电工程。毛主席当年对三峡的诵咏“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一伟大梦想也得以实现,同时,宜昌也依靠着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渐将自己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水电之都,当之无愧的旅游圣地与文明城市。同时更依靠当地企业打造品牌,荣获世界钢琴之城,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一座鄂西的小城就这样崛起了,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张靓丽的名片,我深深为我是宜昌人而感到自豪。十八大以后,宜昌的发展迎来了新局面,无论是小到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大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宜昌政府一直在积极行使职能,在“长江大保护“与”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旧动能逐渐转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宜昌人民幸福感逐年提高,作为宜昌人,我更能够感受到家乡的蓬勃发展。就以我个人一个角度来看,曾几何时,宜昌的乡下都是蜿蜒曲折的泥巴路,绕在一座座小山身上,为了从城里到外婆家总会在路上颠簸两个小时,而现在,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高速大路劈开了重峦叠嶂,接入每一个村落,现在去外婆那里的时间缩短到了半个小时,这,何尝不是宜昌发展成果的最好诠释?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我的家乡,我也为我家乡而深深自豪,同时,我也更应该继承我们先辈的精神品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时代不断奋斗,谱写宜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