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华熙LIVE举办,以数字科技拓展艺术边界

2021-09-23 13:50 作者:花花田迪  | 我要投稿

2021年7月23日至10月7日,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在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安全屋”为主题,汇集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艺术家(艺术团队)创作的55件顶尖的数字艺术作品,展现了数字科技所迸发出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让人身临其境到艺术与科技交织的空间里。

此次亚洲数字艺术展是由顶尖策展人邱志杰、陈抱阳打造,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类的机器人艺术、加密艺术等方向,采用特邀作品加征稿的模式,通过海选、评审、展览、颁奖、奖金支持形式,吸引了众多国际艺术泰斗和Z世代青年的参与,使得展览的范围更为广阔。

据了解,交互互动是此次展览中的一大特色。展厅中随处可见的VR眼镜、耳机、游戏手柄、平板等设备就是通往数字艺术世界的“钥匙”,拿起它们或戴上它们,就能体验到数字科技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碰撞,收获满满的体验感,感受到它们的价值和含义。

在展厅中有一个名为《琴与人的交互1号》的展品,观众可以看到地面上投影着古琴常用的减字谱,踩到不同的地方,就能听到古琴不同的音。在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展品中,人人都是音乐家,都能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曲子。

在现场还有很多值得观众打卡拍照的唯美画面,比如《庄生梦蝶》、《重返桃花源》、《首尔城市机器》等精美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不长,但值得大家驻足观赏,细细品味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深意。比如《庄生梦蝶》出自古代哲学家庄子所创作的寓言故事。本作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寓言进行了重构,试图以庄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石,为作品内容之间的串联提供依据。

另外,还有一些艺术家将生态艺术与数字融合,以科技为媒介,展现艺术与大环境的紧密关联。比如作品《钟》、《太阳能协议》、《互联生态系统》等。此次征集的大部分作品再次提升了艺术科技融合的高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创新意识。

还有一些VR作品,可以带领观众进入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世界,探索自然植物与AI神经网络的交流,解构流行文化对于“末日”的想象。置身于《惑》的VR作品中,我们的现实生活将会重启,时光倒流。带上眼镜,感受虚拟的空间,观众会看到城市化是一场不可逆转的诗意的VR幻想。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获奖作品更值得一看。比如获得“亚洲数字艺术大奖”作品《奇点》,它是一个结合了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和沉浸式声音设计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作品。艺术家通过设计一个去中心化的秩序,创造一个被遗弃和被遗忘的世界,邀请观众重新思考有机生命体与无机智能之间的关系。

此次展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东方文明与亚洲文化的未来世界,带领观众验虚构和未来之间的运作空间,走进数字媒介所生成的新世界和新文明之中。作为此次展览的举办地,有着“深夜美术馆”之称的北京时代美术馆,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广场,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开放至晚10点。打卡未来世界,让我们开启一场探索数字艺术世界的旅程。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华熙LIVE举办,以数字科技拓展艺术边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