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天河水卷》第二十八章
浅闻风行了几日,来到东海之边。他刚到东海,就碰上乌云密布,想是准备要下一场大雨。
“公子。”小琬担心道。
“也不知道鸿摇他们找到咸公子没有。”
浅闻风正心里惋惜,明鸿摇既走到了悠桥谷,那离东海也就几日的距离。他若不折返回去,此时应该是已经到了东海吧。
八月初六,寒苏城迎来正秋节,这是一年中仲商丰收之时。举家灯火,点燃灯笼,在寒苏城里挂上自家灯火,好庆祝丰收之神庇佑,来年仍能收获粮食。寒苏城里传说,没逢这个时候,城里庆祝的越热闹,来年丰收的粮食就会越多。
所以寒苏城里的人把街道挤的是水泄不通,张灯结彩地,只为了更热闹。
明鸿摇从山庄出来数月,自打上次的花灯节之后,就再没见过如此热闹的节日了。相比于冬蜓山庄的冷清,山下的数月来回,可比山庄多了许多人间的烟火气。
明鸿摇拽着众司愉在人群里穿梭。不光是明鸿摇这孩子高兴,就连众司愉也是头一次见这热闹喜庆的气氛。
“司愉你看,前面有个大灯笼,我们过去看看。”明鸿摇指着一辆灯笼车道。
“走,去瞧瞧。”
俩孩子推搡着人挤到了最前面。
这灯笼车远看不大,近看却是一条走在旱地上的大船,光船身就有三丈多高。船上有人在敲锣打鼓,船的中间有个灯笼像朵未开的花苞。
只是车船一路行进的街道都被官兵拦着,明鸿摇和众司愉也只能在街道外面瞧着。
护卫的左家将军三人并行走在最前面,英姿飒爽,冷峻英气,好事惹人注意。
左翊作为总领捕头,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城中动向。这几日寒苏城并不太平,恰逢正秋时节,城中更是混入不少别有用心之人。
他用余光往人群一瞟,目光定在了一个少年人身上。
“他果然把人带来了。”左翊回头看向左浚。
左浚明白的点点头,调转马头,离开了护送的队伍。
巨大的灯笼车在寒苏城的寒苏塔前停下,这是寒苏城最高的塔楼,塔前有一百零八阶的阶梯,把寒苏塔高高地到这座城的最高处。
灯笼车每年都会在这里停下,等再过半柱香,灯笼就会燃放。这是个巨大的烟花,到时会放出一百多响的烟火,染红整片寒苏城的夜空。
此时官兵已经退开,百姓们围在灯笼车下,拥挤地等待烟花燃放的那一刻。
明鸿摇和众司愉夹在人群中,一起守着这最后的半柱香。
望着灯笼的明鸿摇突然对众司愉说:“今天晚上一定会见到恩公。”
“嗯?”众司愉愣了一下。
刚救回众司愉的时候他曾提过,在他摔下山崖的时候,好像被一个虚影接住。朦朦胧胧中,他只记得那人在他耳边轻声说,叫他找一个叫咸南衡的人,他会帮道焦寻度过这次的难关。
“我有看到,看到恩公在这里和我碰面。”明鸿摇惊喜地回头看向众司愉。
“如果找到他,你打算怎么办?”众司愉问道。
明鸿摇认真的想了想,“不知道。”
“你还要去东海吗?”众司愉忽然问。
“那是我要去的地方。”
明鸿摇突然收回失落的神色,回头看向灯笼,“我有样东西送给你。”
他指向灯笼,“你看,就是那个灯笼,东西就在灯笼里。”
他正说着,灯笼发出一声炮响,一颗流星般的烟花划过天空,在黑暗的罩布下散出五六条丝线,宛若惊起的涟漪,滋滋作响。
“是烟花吗?”众司愉心想道。
场上忽然一阵狂呼,紧接着第二响第三响飞了上去。烟花绽开的光芒映照在寒苏城的人群里。
白天里一晃而过的场景再一次出现,明鸿摇推挤着人群,紧盯着面前一个穿黑衣的人影。
“恩公,恩公……”
他拽住了那人的手臂,一扯回过头,是一张熟悉的脸庞。
“左捕头。”
时间定格在那一秒,他和左浚四目相对。那冰冷的双眼和那时候看到的一样,令人不忍寒噤。
认错人的明鸿摇一动也不敢动。
左浚像是早已等候多时,冷冷地回一句,道:“跟我走吧。”
烟花燃尽后,寒苏塔前只剩一片冷清。
了无人烟,只有众司愉一人还站在灯笼船上。
众司愉走进打开的灯笼,想瞧一瞧灯笼里是不是还放有着什么东西。他在没有火药的烟花炮筒里看到一块白色的石子,一粒石头静静地夹落在炮筒竹的缝隙里。因为一闪一闪地发着光,在夜里显得尤其醒目。
他伸手想要把石子捡起,刚一碰,石子就像炸开的烟花忽然散开。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右手腕上凭空多出了一条镶有白玉的银色腕带。众司愉怎么使劲拽也拽不下来,腕带下上手腕里还印着几根盘根错节的丝线,就像种子的根一样和他的手腕紧紧的长在了一起。
“司愉公子。”身后忽然传来喊声。
他惊吓地回过神。
只见魏今刻追过来问道:“少爷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