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的游泳池“观北大毕业生与上野千鹤子对谈有感”——学习笔记,学到了!^_^~
今天看了这个视频,很想笔记学习下

个人看了一遍的感觉是这位性别研究博士教授她并没有赞成或者否定什么,她一直在审慎的提到本质,个人觉得她不认可标签,倡导的也是不要混淆概念,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个人经常片面且非常主观,我想像up那样客观而深刻的思考
也看了up的其他视频,不过对性别研究/女权之类的的确没有研究动力,个人只是现在对婚恋在进行思考

这是一个对谈的观后感——想到我们小时候组织看电影后要写的观后感
我没有看对谈,但看up的视频和弹幕评论就能get全细细内心其实知道有问题,她在自我洗脑和寻求认同——这感觉我熟啊,我以前很多做法是跟内心声音冲突的,自我安慰都是无奈之举,但对否定非常的敏感,情绪经常波动,就总是想找熟人or不熟的人去反复说,避重就轻、层层掩饰的表达——就是想要听到认同的话。。。
笔记:
(女权)主义不是一种教条,不是规定我们只有一种生活方式
她提到了关于婚姻的一种迷思:某人(那个全细细^_^)在婚姻里面获得了成功,就说明婚姻制度本身没有问题——这离谱程度就如同说某人考上了北大,就证明K15教育制度很ok一样——这也太自我世界中心了
另一种迷思:某人在婚姻里面获得成功,那她自己就是制度下ok的,其他人的不幸只是其他人的问题——这就如同说反正我考上了北大,我适应高考制度我ok的,其他人落榜就是他们有问题,这种不是归因:尽力客观理性的找原因,算是在归罪:主观的把不好结果归咎给某人——其实人只能担自己的责,她为什么多事的去给他人归罪呢?执念证明“我的对的”的人,心中有错的时候,就想转嫁给他人
她想用自己暂时的幸福来证明,自己进入婚姻的选择是正确的——但up主发现她在日常生活中协调和实践女权主义是很纠结挣扎的——弹幕和评论都在说全细细是在自我洗脑。。。
这一段我get了,就是这种证明法很离谱,用个别证明一般这么的离谱

全细细在开头异性恋霸权的提问:不结婚是因为被男人伤害过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这是我学习本视频的触点,关于异性恋霸权思维,我自己都好像泡在这种思维里,我想学习驳斥这思维的底层逻辑,我要找到以后聊到这问题时的思路
这个提问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应该进入婚姻,不进入婚姻就是人有问题,问题可能是自身、家庭或者伤害——这就如同说同性恋之所以是同性恋是TA遭受过性别霸凌or被女性抚养长大所以如何。。。这归因明显是偏颇的,身心健康但天生如此的也有啊
所以逻辑是什么,一遇到不婚,就归咎人有问题,这是主观臆断,不是客观找根源——但我家人都跟我说,一个人大龄未婚肯定是人哪里有问题。。。大龄男女都一样。。。这就是无效的粗暴归罪了,大家都背后说,流行的当面“嘴上安慰”是缘分没到。。。
提问问题本身,可以看出提问者的价值观——所以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感到不适,不要去回答,而是去发现问题背后的价值观——三观是无法通过辩论来统一的,三观不合就是“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没什么好聊的”。。。

社会潜意识:异性恋婚姻家庭作为社会标准,没达成的就定义为失败者——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分辨和思考,这潜意识本身的逻辑是什么?其历史源头是什么,谁在洗脑,其目标又是什么?跟我的个人的情况和目标多大关系?我允许自己被卷入吗?
其实在每个圈子里都有其潜意识,都有所谓“鄙视链”,但一般来跳出圈子在大社会下都不成立,最简单比如校园时乖学生成绩好是在最顶端的,但年纪大的老师会有很多见证:当初成绩不好的成老板、成绩好的发展普通。。。再比如演艺圈首讲颜值,但职场重要的是岗位职责完成能力,细分会计要细致,而销售要挫折商,这些“鄙视链”都是换个圈子就不成立的
这次被提醒了,在对话者的问题和话语感觉到攻击性的时候,暂停下来思考TA的“主义”,思考自己的“主义”和其的冲突,回答也要从问题本身上升到潜意识上,在问题本身上聊就如同“甜咸豆花之争”一样没有结果

异性恋婚姻里的幸福,不能证明异性恋婚姻这个制度本身没有问题——还是个例很难推导一般规律。。。假设结论也要大量例子去归纳。。。
婚姻≠幸福——只要你足够努力去追求以为的幸福,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幸福≠任何制度、目标
现代婚姻的概念:
西方文化里理解的好的婚姻圣三角,是爱情和性的基础上婚姻才会是幸福的
现代婚姻幸福的理念是建立在“浪漫爱”的幻想上的,浪漫爱也是一种很迷惑性的概念
首先,从古代起,爱情就不是婚姻中的核心,婚姻是——结两姓之好
我们现代对婚姻的阐述,是从西方的婚姻幸福理念衍生出来的,爱情最重要

实际上,婚姻在中国现代是一个经济契约,是国家管理人民的重要工具,通过将每个人放进核心家庭更方便管理,婚姻不能脱离社会和政治经济来理解
而浪漫爱实际上变成了蒙蔽女性在婚姻中无偿付出的一个理由——因为爱男方,所以要履行天然职责:生孩子,还有其他的牺牲和奉献,包括事业,包括照顾家中老老小小
浪漫爱让女性不自觉的合理化了自己在婚姻里面所付出的,并且得到的报偿很少——简单来说就是女性的家庭劳动市场化的话,其报偿和实际获得相比不能比

这里忍不住插入一段思考
个人就有个疑问,如果报偿得到很多是不是就是客观合理了?
比如,一个全天住家保姆当地薪资1万,那么女性主妇付出价值量化1万,由夫妻or家庭共同承担,扣除自己为自己付出的,丈夫应该补贴5k就合理了?如果她工作能力强,如果能去工作的话收入2万,丈夫要求她辞职顾家,那么每月应补贴15k就合理?考虑升职加薪增加补贴就可以?如果再说到情绪损失。。。如果男方钱数到位,是不是就都可以?比如静蕾小姐姐其实就很可以?
其实一般女性面对的问题,是丈夫出不起这个合理的补偿。。。所以这个婚姻制度的确是能重要的保障社会安定的工具啊,不具体说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换成母系社会就可以了?哦,女尊小说里称为夫主的。。。就能出得起合理的补偿了?
然后再说女性损失的能力成长和发展机会什么的——客观来说,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啊,女性选择妥协的时候,就跟买股票了一样,是涨是跌难道不是得承担着?投资失败的损失无处不在。。。被电话诈骗的也很多啊。。。谁又不是哭着给自己买单呢。。。
我本来想说,up主讲的这些我都非常知道——我为啥一直单着也是因为这些,但是,这事实目前改不了啊。。。。
但又一想,up的意思应该是要给那些具有“蜜汁思考”的“婚姻=幸福”的女性普及一些认知,大家可以选择婚姻,选择生育,选择做家庭主妇,但是要清醒的选择,不要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踩个坑死自己的坑。。。。类比于想告诉更多人直销到底是什么样,这样有一部分人会思考衡量要不要进、进的话要怎么行事,而不是只听直销培训大师的讲法以为上航空母舰了。。。简单来讲,就是给大家多一种理性维度的声音,避免很多女性被社会潜意识洗脑只有一种认知
问题还是存在各种问题,不管选哪个都要承担一些痛苦,但是,能选择自己想选的那一种去承担,而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痛苦,这就是up主想要的吧

继续笔记:
压迫的五个面向,剥削,边缘化,无权,文化帝国主义,暴力
剥削,不仅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在家庭领域里对女性性和情感方面的剥削
异性恋家庭中以男性为主导,男性的欲望为中心——女性成全男性的快感,但是自己遭到了剥削
婚姻的诡异在于,女性从小被塑造观念,婚姻是幸福的起点,婚纱是最幸福的时刻,现实却是是噩梦的开始,忍辱负重付出太多,却没有一个正义伸张
女权主义是让我们在选择之前,能理解这个结构本身的真正含义,而不是因为自己幸运的遇到一个好男人就说这个结构能够给自己幸福,也不会去纠结女权主义是否应该进入婚姻
关键在于,我们不需要美化婚姻中的那些实在存在的不美好

无论是否选择婚姻,都应该对异性恋霸权主义审视和批判,这种反思不会让你在婚姻里纠结,反而让你清醒,你不会再在浪漫爱的幻想下合理化自己的牺牲,去维系婚姻,否定自己内心的不痛快和感觉的不公平
up说,在婚姻里感到不公的时候,能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去抗争或者离开——个人觉得这片面了,个人觉得并不是抗争&离开才被定义为正确,这也是她个人所秉持的“主义”带来的鄙视链,她认为抗争or离开才是最高级的,但其实换一个性格的人秉持的“主义”就不是这个逻辑了,真正的客观是看到每个人的“主义”,并且认可当事人的清醒选择,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主义去“怒其不争”,这跟全细细区别很大吗?学历更高职级更高专业不同罢了

重点是不要糊弄自己,不要用浪漫爱来自我洗脑自己遭遇的剥削和不公——但是清醒的接受自己要遭遇不公的现实就更好吗?比如我们清醒的接受自己是社畜的现实,就比糊弄自己是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拼命要好吗?可能对身体健康要好,不会那么不顾身体,但其他呢?我还想学习这方面的呢绒
儒家结构下,女性的自由是非常表面的
痛苦是不能比较的,不婚不育和进入婚姻,都有各自的痛苦

up最后总结说,她想谈的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婚姻有迷思——如果她指的是开篇提到的,个人婚姻幸福就觉得婚姻制度本身ok的话——这个是在逻辑上以个别推整体,是错误的逻辑
也就是说,迷思是因为那些人的逻辑在迷思的问题上si了。。。。
这个迷思我从来就没有。。。。
我也不会因为个别幸福的案例就去忘记这个结构对很多人的压迫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起明商学院的几位婚姻幸福的教练,就各种劝大家一定要去结婚。。。嗯,看来这种迷思真的蛮普遍的,但凡婚姻幸福的可能都会有。。。或者像全细细这种自我洗脑的人也会有。。。。
进入异性恋婚姻的确有一些社会红利,但不需要美化自己的忍辱负重和伟大,大家可以更实诚一点的说自己得到的好处
大家可以更平常心的来讨论,如果你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你就不会需要找别人来认可你的选择——这是在内涵全细细一直在求专家认可的行为吧^_^

话说,学完了我是有点点失落的,因为我本来以为详细的学习里面会有我想要的答案——已经没有活在迷思中的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但是写文和改文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义”,包括up主也在自己的主义里,我收获了对“客观”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一个人她清晰自己的主义和自己的选择,她就是ok的,比如在bethebeauty里面被普及的那个蒙奇奇,我之前认为她是奇葩,但现在想来她其实一直清晰,并没有在后来不想出来见人——哈哈,我收获到了我在开篇想收获的哎,我说想要学习up主的客观而深刻的思考^_^,真棒,这次学习是成功的!
所以结论是,正常的生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时候就去找相关的资料学习,补齐了这方面的客观认知后再清醒的选择——活在自己的主义里,真“逻辑自洽”感觉没问题就可以,不要自我纠结就行了,当被他人哪怕是专家质疑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没错,就再去学习或找专家的对头专家^_^,反正就是搞到真“逻辑自洽”就行了!
尊重每个人的主义,从一个人的言谈表现中感受TA背后的主义,决定自己如何回应以遵从自己的主义,这样就行了^_^
生活就这样清醒而顺畅的走下去啦,就是幸福啦~~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