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第二部) 》【法国】巴斯夏 第二部分 经济学与生活(二)

2020-09-23 20:39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第十九章     道德体系与社会的本质 



1


读者在阅读了上一章的内容之后,或许会说: “好吧,我对经济学家枯燥、冷酷的指责无可奈何,或许是我不对,但人类目前呈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掠夺比比皆是,几乎成为家常便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假借得到法律许可或未经法律许可的各种名义,与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背离甚远,利用人性的弱点,持续地自我强化!这个世界多么令人感到沮丧啊!”


但这个世界是否令人沮丧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这个世界是否是这个样子的。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可置疑的。 


放开手脚让改革家进行变革才是人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正如卢梭所说的:接受他们的实践和道德体系。 


对于“如果人类遵从上帝的意愿来改造自己的话,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问题,政治经济学并不对此进行解释。无所不能的上帝在刚开始造人的时候没有咨询过现代社会改革家的意见,也许真的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假如当初造物主向智者阿方索十世请教过的话,也许天上的机制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同样地,如果造物主对傅立叶的建议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我们所居住和生活的社会绝不会是目前的状况。


然而,由于我们已经在这个社会中繁衍生息,这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研究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特别是当这种知识会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发挥重要作用时,我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我们不可能遏制人们内心持续不断涌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 我们也无法让这些愿望不劳而获,也就是说不通过劳动就获得满足。 我们不能对人们好吃懒做的事实装作置若罔闻。


我们无法阻止人们这样做,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品行,他们会竭尽全力地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以强制或欺骗手段,把成本转嫁给他人。


我们不能对整个人类历史视而不见,也必须承认过去的经历证明了有史以来事物的发展就是这副模样。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战争、奴隶制、农奴制、神权政治、政府过度干预、特权、种种欺骗和垄断等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内心中混在一起的两种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得到,又不愿为此付出代价。


“你所享用的每一片面包都是用汗水浇灌的。”


然而人人都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面包,但为此付出的代价越少越好。这一点也得为翔实的历史所证实。


庆幸的是,历史也表明,收益的分配和成本的分担在人类成员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平等的趋势。除非是下定决心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否则必须要说,人类社会在这个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这样看来,社会被一种自然的、上帝的力量所支配,在某些规律的作用下不平等的现状正在逐渐消失,公正不可避免地将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我们所提到的这种力量是社会中的一种自然的存在。如果这种力量不存在的话,我们应该会如乌托邦一般,以人为的方式创造出这种力量,通过某些安排提前创造出一套人类实践和道德体系的替代物。


或许相反,我们会认为刻意创造出的这种力量的努力完全是毫无收获的,因此我们会觉得无从下手,就如同失去支点的杠杆一样,无法好好地工作。



2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认清一点,那就是正义的力量终究会战胜邪恶的力量(我们所谓的掠夺),无数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


任何邪恶行动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是发力点,其二是受力点;一个是行动实施者,另一个是行动接受者;或者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说,就是代理人与被代理人。 


因此,要制止邪恶行动的发生,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代理人主动放弃,或者被代理人奋起反抗。


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就会出现两种道德体系,从中应对的策略也完全不同:宗教(或哲学)的道德体系和功利道德体系,我把后者称为经济学。 


为了制止邪恶的行动,宗教道德体系要求行动的实施者主动停止自己的行动,宗教道德会教导他说:“请你要痛改前非,放弃恶行,积善行德;你要爱护、安慰你的邻居而不是欺负他;你要对他人宽容、要乐善好施。”


与功利道德体系相比,宗教道德体系总是显得更美好、更深入人心,更能体现人类的尊严,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具感染力,更能引起人类的共鸣。


经济学,换句话说就是功利主义的道德体系,其产生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其方式的确是教导人们被动地发挥作用。


它主要是让人们看清楚行动的必然后果,鼓励人们拉拢有利于自己的人,而对那些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则要奋起反抗。这种道德体系的任务是传播理智、知识、被压迫群体中的合理质疑,使实施压迫行为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承受越来越高的风险。



3


需要指出的是,压迫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功利主义道德体系的影响。


一项邪恶行动的实施会让一部分人得到好处,一部分人则会蒙受损失:遭受痛苦的是行为的承受者,而得到好处正是行为的实施者,否则就无法成功地展开这项行动。


然而损失必然大于好处,得到的好处不能弥补受到的损失,因为正是这种压迫行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带来了危险、挑起了争端,也使防范性支出大幅度增加。这些后果产生的主要影响不仅仅是引起被压迫者的反抗,还会唤起那些压迫者还没有泯灭的良知来主持公道,而且压迫者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种道德体系毕竟只是一项学术研究,因此比较没有那么通俗易懂,但如果改变它的特性就会使其黯然失色,它所强调的重点内容在于行动意图而不是精神方面,需要为之努力的不是说教而是说服,它要提供的不是咨询而是验证,其使命在于启蒙而不是单纯的唤醒,战胜邪恶的唯一办法是肯定邪恶难以继续下去。


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人们才会抱怨说这种道德体系总是枯燥乏味的。 虽然这种责备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失公允。这种责备无异于说政治经济学不能做到一应俱全,无法包罗万象就不能算是普遍适用的科学。


然而,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全盘否定的责备呢?


只有在下述情况下,这种指责才是公正的:政治经济学谎称自己的规范是凌驾于整个道德体系之上的,并在改善人类境况方面禁止使用哲学、宗教的方法。


那我们就暂且承认所谓的哲学道德体系和政治经济学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吧,前者通过揭穿邪恶的真实面目从而使我们内心邪恶的想法受到谴责,而后者是以揭示后果的方式来对我们的错误判断进行批判。



4


姑且认为宗教道德家们获得了胜利,这如果是事实的话,那会是种更高尚、更激励人心、更根本性的胜利。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的胜利才更容易取得,获胜的把握性也更大。 


假如我们不具备推选20亿法郎税款使用者的权利,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关注这笔资金用在哪里了。


假如我们认为在政治经济领域和数学领域同样都是2+2=4的话,我们就可以避免在非洲困局中遇到种种困难并投入大量资金。


如果这种虚无缥缈的荣誉没有冲昏法国人的头脑的话,基佐也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法国的财富可以充分担负得起这一殊荣。” 


如果法国人确实懂得政府的大量开支与相应的自由是背道而驰的,他们也不可能说:“自由不允许人们进行讨价还价。”


人们认为使垄断得以继续存在的是垄断趋势而不是垄断者本身,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真实的选举中,并不是在行贿者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受贿行为,事实正好与此相反。同时,事实也证明,承担全部贿赂成本的是那些受贿的人们。这难道还不能使人们就此罢手吗? 


假如宗教能够唤醒那些伪君子们、恺撒们、殖民主义者们、不劳而获者、垄断者等人的话,那么使那些被他们欺骗的人们得到启发将是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5


就当前社会所取得的进步来说,相较于这两种方法,哪一种的效果更好呢?


如果必须要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话,那么我认为是后者。


学习防御的道德体系恐怕是人类的首要任务。 我曾经做过调查和询问,也查阅过相关资料,结果却空手而回:在关于权力滥用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任何一次事件的受益者都不会主动提出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在我的观察中,情况却正好相反,他们对奋起反抗的受害者做出了妥协。 


所以,杜绝权力滥用最有效的方式不外乎将其后果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对诸如保护主义之类的权力滥用,这种方法特别见效,一旦让人们知道从中获得的所谓的利益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已,那就别寄希望得到人们的支持。


那么,这是不是相当于由功利道德体系推动的社会进步可以使人类合理的愿望或需求得到满足呢?我并不这样认为,觉得仍有些不妥之处。


让我们先来看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防御道德体系的内涵,它指的不是其他,而是指人们明白整个人类的利益与公正和总体福利是统一的。


如果一个社会遵循这样的原则,虽然可以做到井井有条,但吸引力却明显不足。这样一来,由于没有人会轻而易举地相信他人,所以骗子就会偃旗息鼓;恶行永远都是隐性的,换句话说,如果遭受饥荒的困扰,只要有为数不多的物资就可以救灾;每个人都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也就是说,改革能够影响的也只是外在的行动,仅仅刺穿了人们的皮囊而无法深入到人们的内心。


在这种社会中可看到一些典型的安分守己的正人君子,公平正直地、不留任何退路地、熟练地杜绝来自任何群体的侵犯。你或许会对这类人心存感激、崇拜有加,并把他当作你的代言人,但绝对不会让他加入你的朋友行列。


这两种道德体系,与其互相诋毁,还不如在各自的领域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邪恶行为。


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揭发骗局、消除人们的偏见、公平公正并对任何形式的欺诈行为提出质疑、研究并揭示事物及活动的本质。


与此同时,宗教道德家们也致力于开展更人性化的且更困难的活动,让他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要英勇反抗,让他宣传慈善、克制自己和自我牺牲等美好品质,开启良知的大门并杜绝邪恶行为的发生……这些是他应该担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崇高而受人尊敬。


然而,他为什么要质疑我们所发挥的作用呢?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善解人意的,在经济学道德体系下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运行(我个人认为,没有任何知识可以超越并取代政治经济学),为宗教道德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机会。


社会的第二本质是习俗。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以来都为不公正的待遇感到诚惶诚恐,主要是经过启蒙的公众观念进行抵制的结果,在这样的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


然而我认为,这个地方的人们至少已经做好了接受更纯洁、更高尚理念的准备。为自己的恶行而感到惶恐不安,这就意味着他向美德迈进了一大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改过自新就可以感受美德的无穷魅力,避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也许,对于任何社会来说,这是无法逃脱的必然,都要经历这个枯燥乏味的阶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人们的善言善行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因此今后可能会建立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不需要任何人的鼓励和动员,人们就会自愿主动地实施善行。



第二十章     保护主义和“钝斧”



1


木匠雅克·本哈姆向商务部长库宁·格列德尼的请愿书 


尊敬的厂商先生和内阁总理大人:


我只是个小小的木匠,用斧头和锛子为您提供服务,耶稣也曾经从事过这个行当。 我们在自己国家的区域内勤勤恳恳地伐木砍柴,在我眼中,我的劳动与你们的劳动一样,都是国内生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任何理由可以对下述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我的贮木场并不能像你的工厂一样得到相同的保护。 因为归根究底,你织布,我盖房,虽然我们都是为人们提供遮挡、御寒的产品,但采用的却是不同的方式。


然而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我的顾客的青睐,而对你们来说,顾客则要主动将就,迎合你们的要求。


你们找到了一个迫使顾客不得不这样做的方法:那就是不允许他们从别的地方购买相同的产品;而对我来言,顾客可以无拘无束地随意决定到哪里购买。



2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


千万不要忘了库宁的存在,纺织厂的厂主,他的身份是内阁总理,那出现这种状况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我所从事的卑微的职业没能为法国一位内阁总理做出贡献,但却给世界带来了一个上帝。 


在上帝给人类留下的永恒的法典中,我找不到授予木匠的可以如你们一般损人利己的东西,哪怕是只有只言片语。


对我来说,周日和假期除外,我每天都可以赚取30苏斯。如果我在售卖产品时,恰巧来了一个弗兰德的木匠,如果他愿意少收顾客1苏斯报酬的话,那么顾客将会雇用他为自己工作。


但是假设我需要为自己买一件衣服,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比利时纺织厂的厂商们在市场上与你们展开竞争,那他以及他的货物会一同被你驱逐出法国境内。 


所以,不论你的衣服定价有多高,我都必须去到你的店里购买,而我那仅仅只有30苏斯的实际购买力也被削弱到了28苏斯。 


我都说了些什么啊?30苏斯的实际购买力绝对不会超过26苏斯,因为驱逐比利时厂商的成本并没有要你们来承担(这本来是你们至少要支付的),你为了使自己获利而驱逐他人的成本却要由我来承担!



3


还有一大群立法者与你沆瀣一气,你们每个人都企图从我这里掠夺1苏斯或2苏斯。


钢铁,1苏斯;

煤炭,1苏斯;

原油,1苏斯;

小麦,1苏斯。



把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我大致计算了一下,发现在我的30苏斯中能够免遭掠夺的也就只剩下15苏斯了。 


毋庸置疑,你会这样对我说,为了维持生活在城堡周围的人们的生计和你们的体面生活,你们才愿意无偿地把这点小钱从我的口袋中拿到你的口袋。


也许,我应该向你说明,如果你们不掠夺我手中的钱的话,在我周围的人们或许就能维持生计。


如今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我知道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我完全可以向内阁总理大人和厂商先生提出要求,取消在你的顾客身上被你强加的限制,但我更希望能随波逐流,请你也对我增加一些保护措施。 


这时,你就会发现:“我的朋友呢?”你问我,“实际上,我确实也想保护你和你的同行们,然而我们也苦于无法利用关税来对木匠的利益加以保护,难道我们还能从海路和陆路禁止进口房子不成?”


这真是太荒谬了。 但经过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我发现了其他的能够使圣·约瑟夫的子孙们受益的方式,也希望你们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方式不外乎经过你们长年累月地积攒,自己选择的用以维护特权的措施。



4


在法国禁止使用锋利的斧头是我所能想到的最精妙的方法。


与你采取的保护布匹厂商的方法比起来,我的这个限制措施还没有那么滑稽可笑。 


你们为什么要驱逐比利时人呢?因为你们的生意受到了阻碍,被他们抢走了生意。那他们又是如何抢走你的生意呢?因为与你们相比,他们在纺织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方面比较强。


钝斧与利斧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比喻于你们与比利时人之间的关系。


而你要求一个木匠,要我从你那里购买用“钝斧”生产的产品。 


将法国视为一个生产者,他努力工作所获得包括布匹在内的一切必需的物品。


要想做这件事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自己纺纱织布,做到完全自给自足; 第二种方式是生产诸如钟表、墙纸或白酒等其他商品,再用这些产品从比利时人那里交换布匹。 


在这两种方式中,我们把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的方式称为“利斧”,而另一种方式则称为“钝斧”。 


你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法国境内的织布机生产一匹布(钝斧)比通过生产葡萄酒再换取一匹布(利斧)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更不能否认的是,你要求人们付出额外的劳动(对你来说,是生财之道),这与逼迫人们选择钝斧而舍弃利斧的行为毫无区别。


那么,至少要做到公正无私,要一视同仁,假如你还想主持公道的话,请让我们这些可怜的木匠享有与你相同的待遇。 


请执行下面的法律:“禁止所有人使用由利斧生产出来的房梁和柱子。” 


看看马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如果一把斧子要经过千锤百炼,那现在只需要经历300次。我们原本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却需要三个小时,这对就业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学徒工、熟练工和能工巧匠将们会供不应求,我们也将会非常受人欢迎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人们如果想买一栋房子,首先必须要满足我们的要求,就如同人们要想购买布匹不得不首先使你们得到满足一样。 


如果有哪个自由贸易理论家胆敢对这项措施提出任何质疑的话,我很清楚怎样进行无懈可击地反驳,在1843年国会报告中写得一清二楚。我们会把这份报告甩到他们的脑袋上,因为你们在这份报告中,为保护主义和“钝斧”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辩护,而实际上,这两者只不过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名称而已。



第二十一章    来自低层产业的报告



1


“什么!你居然有胆量提出这样的要求:让人们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易并照章纳税,让他们在购买、销售和交换商品的过程中,在提供和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自行协商并决定最终价格?你是不是疯了?难道你想让人们丢掉工作、失去收入和面包吗?” 


人们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我非常清楚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我很想搞清楚工人的真实想法。


我有个十分不错可供选择的调查对象,这不是哪个上层的产业部门。 


在上层产业部门中,地主会称自己为农民、有权有势的船主称自己为水手、腰缠万贯的券商佯装自己是劳动者,分别实施他们妇孺皆知的人道主义。 


不是的。这都是些老实善良的工人,这是他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工人:工匠、木匠、泥瓦工、裁缝、鞋匠、织染工、铁匠、旅店老板、杂货店老板等,他们在我的村庄中组建了一个互助社。


我依靠我的个人威望,将其改造成了一个低层劳动部门,并从这个部门中得到了颇具价值的报告,其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政府发布的被数字所充斥的、四开本的大报告。


我的目的是搞清楚,在保护主义政策下,这些善良的人们会有何感想、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低层劳动部门主任认为,这与协会建立的原则之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抵触。


比如,在法国,在自由方面,人们经过协商决定放弃对政治发表意见的权利,也就是说服从共同利益。但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人们认为还是应该把这个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2


议会设立了多个贸易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有为期15天的讨论时间。


到了约定的那天,尊敬的主任会随手拿过一个凳子坐下来(假设是办公用椅子,实际上与厨房里的餐椅也没有什么区别),从桌子(办公桌,事实上也是由普通木头制成的)上拿起15份报告,逐一进行审阅。 


第一份报告来自裁缝,下面是真实可靠的报告的内容。 



裁缝的报告



这里还有另外一份报告。 *保护造成的后果——来自铁匠的报告


铁匠的报告



其他报告也都呈现出一片反对声,就没有必要让读者逐一过目了。


园丁、木匠、鞋匠、木屐制作者、船工、磨坊主表达的都是他们的不满情绪。 


非常可惜,农民还没有加入我们的协会,要不然他们的报告一定会更令人深思。


然而,在兰德斯的贫苦农民,尽管他们家徒四壁,但还是得到了良好的保护,除了拥有为数不多的家畜之外,他们不具备任何加入互助社的资本。通过所谓的保护而得到的利益并没有改变他们沦为社会底层的命运。


对这些葡萄园主又该作何评价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颇具洞察力的村民们指出的不仅仅是保护主义政策导致的直接损害,而且也指出了间接损失:先对他们的客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自己。 


我认为,这种影响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即便是对产业经济颇有研究的学者。 也许那些得到特殊保护的农民,恰恰被这种保护蒙蔽了双眼,如果他们能彻底看清事情的真相,他们也不会选择接受这种所谓的保护了。


他们也许会对自己说:“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顾客们都很富有,这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情况。这种情形自然要比受到保护好得多,但顾客的生活处境大部分都是贫穷潦倒。” 


企图通过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振兴工业,如同一个人试图摆脱自己的影子一样,其结果一定是徒劳无功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第二部) 》【法国】巴斯夏 第二部分 经济学与生活(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