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支教!|志青春


本期
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徐鲁露。本文节选自第四届“志愿文学 ”征文活动散文类二等奖作品《走吧,去支教》,节选时有删改。

那天我到达了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同行的是支教队的十一名伙伴。刚迈出“万事”的第一步,就看到一个“开头难”的客车站,建筑落魄门庭尽闭,高大而死寂的客车匍匐在灼热的日浪中。我们先后乘坐了出租车、公交车、面包车,在农户家躲避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历时三个小时终于踏入了那所小学——水落小学。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这一段下来说真可谓是坐上云霄飞车,头晕目眩中见到热带雨林的巨大藤蔓将我缠绕住;我回忆起那天的心情,是从平平静静的喜悦,到秘而不露的枯槁。
纯白的直筒裤上晕上了雨砂的黄褐色,黑蓝天盖简直要把清透的梦吞噬掉,阴霾滚云如同西太平洋的海沟深处的紫黑海浪翻涌而来。上楼后,阴暗潮湿的长廊里爬虫席地而居,而空气肉眼可见的浑浊不堪,轻灰烟尘在光线下肆意飞舞,发出阵阵恶臭的寝室更是冲击着鼻目,甚至在破烂生霉的木板床下还掩藏着象征了乡村诡异秘闻的洋娃娃和红布鞋——这一切都使我晕眩。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如同病入膏肓的贫病者,怀疑雨水都是干涩的。我们不愿在那样恶臭熏天的环境中结束这一天的奔波劳碌。从一楼的体育器材室合力搬出了学生们用来做仰卧起坐的瑜伽垫,铺陈在临时打扫出来的办公室打地铺睡了,我记得,整夜都没有关灯,恰似在黑白默剧里朝圣着斑斓五彩。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第二天一早,昨日的冲击稍有些好转了,我迫不及待地观察着这里的环境。我无法评定这个乡村小学有多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教室里还出乎意料地安装了电子白板。

背靠青山,林木葱茏。久未打扫的宿舍与还算干净的食堂两相对峙,高大的教学楼与另一栋矮小的教学楼各占南北,中间夹了一个塑胶跑道和篮球场,边缘是一些运动器材,很是规整。还有一个落叶纷杂的小院,孔子捧书远眺的雕塑屹立其中,虽说有些破旧,但也威仪堂堂。还有几间没有翻修过的小教室被锁在铁栏杆外,五颜六色的涂鸦和稚拙可人的滑滑梯,都是校内幼儿园的范畴。然而夹在操场与大教学楼之间那蚊虫群舞的露天卫生间我实在不敢恭维。
站在三楼的宿舍窗前,我拍下了面临的第一个早晨,烟岚云雾弥漫山野。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不过在翌日,我又拍下了一张,哪怕阴云密布,也仿佛被熹微的晨光洗礼着,“抖落了肩膀三两的淡漠与哀愁”,内心多了些欢呼雀跃。今日我们将迎来素未谋面的学生们。
一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如雏鸟归巢般蜂拥而来的孩子们,挤满了招生办的临时据点。昨夜商讨完招生简章已经较晚,今日又是起了个大早。我们在宿舍楼前摆放了几张桌椅,再特地堆积上一些糖果,打了几个电话,同家长孩子们交谈了一个下午,就圆满完成了招生任务,甚至在结束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孩子被送来,询问我们能否帮忙照看。我们嘴上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下不为例,但温和的汪洋终会接受了从海滩缓缓爬来的小海龟们。最后果不其然,人数远远超出计划,然既来之则安之。

而我则是惊喜于孩子们一到来,这学校便有了生机。空荡荡的陌生环境充斥着快活的笑声,如万物回春一般光明灿烂,吹散雾着的阴霾。我还记得明媚的笑脸与跳跃的身影,神明的太阳车满载着孩童们诚挚的如花笑靥碾过我的心头,我得以感受到那院子里花木翳如、莓苔绿缛;鸟鸣幽林、绿野风烟,别有洞天,诗意的童真在露珠中折射出如玉如天的新世界。
黄昏不是沉重的但也并不轻盈。把孩子们送回家后,空落落的情绪便迅速占据了心头,不过一想到明天还可以见到可爱的孩子们,又振奋起来。见山不是山,见云不是云,也是一番难得的感触了。
……
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大雨滂沱,滚滚天雷的浩大声势,不仅是闪电的先知,还是停电的征兆。在电闪雷鸣的巨大恐吓下,家家户户都瑟缩着匍匐在地面。刺白的电光撕裂上空的浓晕,忽明忽暗中,远处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化作洪荒巨兽的脊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脆弱的村庄席卷而来。我们起初也对上天的震怒毕恭毕敬,一连串地躲在电源断绝的房子里,忌惮着外面的疾风骤雨。一扇小小的门仿佛是冲往异世界的洞口,在那背后旋转着乌云和狂风,潜藏着巨人的猎刃。不过后来经历得多了,也就知道提前把手机台灯都充满电,我们学会在长凳上排排坐着嗑瓜子唠嗑了。

这样的恶劣天气还逗留在外恐怕是生死大劫。不过很不幸,正当我们在小饭店准备开饭之际,传来了同伴呼救的信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际已不知不觉酝酿好了倾盆大势。因为我还识得一些路,就连忙和一位男生,从各个店铺借了诸把雨伞,奋不顾身地奔赴战场。
瓢泼的大雨里,我们走得飞快,都顾不得这积聚到小腿的雨水里还裹杂着牛粪羊尿。穿过一栋栋草屋茅房,各色的羊肠小道,才到达那个雨幕中孤岛般的小亭子,落难者是我们的队员和小孩子。按照分组各自分配了雨伞,有一个小姑娘执拗地要自己淋雨回家,担心她的安危,我把自己的伞借给了她,小姑娘推搡了几番也就收下了,虽然她已然全身湿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目送着她离开,所幸这里的孩子对这一切都很熟悉。招摇破碎的雨幕,残酷地把我们隔绝在这无人之境。
在了解到雨势不会变小后,我们一头扎进雨里,顶着浮萍薄弱般的雨伞回校,再招呼来几个人,把住在附近的孩子们都陆续送回了家;积水渐深了,如炼狱里的冰冷鬼手抓挠着人的腿膝。还有小孩子在学校里,他们只要一凑在一起就能如磁石般吸引着玩闹起来,难分难舍,于是年纪小的譬如两三岁,还得连哄带威胁地抱回去。终于都确认了安全。我们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回到饭店,大快朵颐着先前点好的麻辣烤鱼。浑身湿漉漉和脏兮兮的,反倒觉得是从未有过的干净和生动。
“你是天空一朵温柔的云,你是海洋里透明的泡沫,你是大理石上含羞草的影子,你是灵魂不可避免的回声……”晚上,我如是读着纳博科夫。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编辑:余宸逸(安徽师范大学)、喻鹭(四川师范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陈龚泽祖
校审:盖奕洁
朗读者:方晨(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