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梦想的拼搏与追逐——《中国合伙人》
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描绘了三名大学同学追求梦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影片原型是“新东方”的创业三人组,影片挖掘了当代中国人追求梦想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青春期的友谊、爱情等主题。

从影片开始,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被美国教育考试系统(ETS)传唤到纽约接受指控,指控他们未经许可在学校课程中使用ETS的材料,在现实世界中这份指控也是真实存在的;陈可辛应该再此借鉴了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的剪辑叙述模式,随着镜头一切,便把故事把带回了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改革时期,创业三人组的大学时代。

成东青是一个安静而书生气十足的农村男孩,与之后和他形影不离的两人却有着天壤之别,孟晓骏在大学期间是三人组实际上的领导者,雄心勃勃而自信,而王阳则无忧无虑而快乐。
三人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而故事的转折与讽刺就在此处开始了,他只有留在北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失败者”。
不过他借助学生们对美国之旅的渴望,开办了教学辅导机构,很快“新梦想”的不起眼的教学机构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

另一方面,孟晓骏在美国过得并不愉快,当他被实验室解雇,被迫在一个偏执的白人老板手下的餐馆当服务员时,他看似光明和完美的未来破灭了。
所有这一切都被压缩到电影的前一个小时,电影使用频繁的独白和画外音,来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故事提供必要的叙事连续性。然而,即使这些角色被定义得足够好,他们的欢乐、失望和挫折也很少能持续下去,主要是因为剧本没有给陈可辛太多的喘息空间,让他在个人起伏之间停留在更安静的角色时刻。因此,尽管我们明白陈可辛的意图是描绘一个关于野心、理想主义和现实的警世故事,但它最终听起来有点太空洞,看起来更肤浅而不是深刻。
令人欣慰的是,这部电影在后半部分找到了一个更具戏剧性的立足点,因为孟晓骏回国,加入“新梦想”的创业团队当中,把公司带到了更高的高度。
陈可辛耐心地为公司设定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尤其是后者孟晓骏(而成东青反对)在纽交所进行首次上市,商业利益在此时几乎毁掉他们最牢固的友谊。不过最后三人意见达成一致,至此他们的关系受到了权力、金钱和野心的考验。
黄晓明有意淡化自己的帅气,他抛开了自己的狂妄自大,低调地扮演害羞的成东青,在影片中,他以坚定果断的性格展现了自己的个性。邓超表现出恰到好处的镇定而不傲慢,出人意料地成为众人中最悲情的人,尤其是在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时候。虽然佟大为比黄和邓受到的关注要少一些,但他也是三人中脾气最好的一个,非常讨人喜欢。
总体来说,《中国合伙人》不失为一部佳作,值得推荐。
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