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伊比利亚棘龙

2023-07-23 16:17 作者:长城守卫军小赵棘龙  | 我要投稿

伊比利亚棘龙 体型较大的棘龙类 权威编辑 | 本词条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与编辑并审核 伊比利亚棘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棘龙类,其体长可以达到8.5米[1]。该属下目前只有一种,即模式种纳氏伊比利亚棘龙。同很多棘龙类一样,伊比利亚棘龙的骨骼保存质量较差,因此除了基本的分类,古生物学家对这种棘龙类的了解不多。 中文名 伊比利亚棘龙 拉丁名 Iberospinus[4] 模式种 纳氏伊比利亚棘龙(Iberospinus natarioi) 分类位置 巨齿龙超科,棘龙类,棘龙亚科 产地 葡萄牙,伊比利亚半岛 命名由来基本信息和形态学系统发育位置科学意义参考资料 命名由来 伊比利亚棘龙的属名非常直接,指发现地伊比利亚半岛。种名则是为了纪念发现者卡洛斯·纳塔利欧(Carlos Natário)。伊比利亚棘龙的化石最早发现于1999年。最初的鉴定认为这件标本属于重爪龙[2]。近期的研究才意识到它是一个独立的新属。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伊比利亚棘龙目前仅有一件标本,即正型标本ML1190,包括了齿骨前部的碎片,齿骨中段碎片,脱落的牙齿,牙齿碎片,右侧肩胛骨的一部分,背椎神经棘,背椎,背椎肋骨的近端,耻骨柄,右侧耻骨骨干,跟骨,脚部的爪,前部尾椎,中段尾椎,后端尾椎。 伊比利亚棘龙是一种中大型的棘龙类,可以通过以下的自近裔特征组合来鉴定:齿骨内侧麦氏沟内只具有一个麦氏孔。齿骨的腹侧边缘非常直。中段和后段的尾椎的椎体气孔内部有一骨板。肩胛骨的前缘很直。肩胛骨的肩峰脊很直。肩胛骨的乌喙骨关节面几乎占了整个肩胛骨的腹面。耻骨的近端外侧面有一个明显的隆起。闭孔脊延坐骨柄延伸,较厚实。伊比利亚棘龙的齿骨侧面具有很多的小孔。对于伊比利亚棘龙的齿骨吻端的CT扫描重建表明伊比利亚棘龙棘龙的吻部具有发达的神经导管系统,与棘龙和现生鳄鱼非常相似,这可能与它水生的习性有关。当然,拥有这样的结构并不意味着一只恐龙就一定具有较好的水性。对于霸王龙和新猎龙的吻端神经导管CT重建显示,这些明显时地栖动物的兽脚类恐龙的吻端和面部也具有发达的神经导管系统。因此这样的结构除了与水生生活相关以外,还可能与别的功能相关,如社会性行为[1]。 系统发育位置 伊比利亚棘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存在较大的争议,仅仅是奥塔维奥·马帝尤斯和达瑞欧·艾斯察韦斯-洛佩斯的分析就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当包含巴利沃纳女猎龙的时候,严格合意树显示伊比利亚棘龙会和巴利沃纳女猎龙,棘龙,鱼猎龙,棘龙以及由重爪龙和似鳄龙构成的小单系构成一个大的梳子状结构。当使用减数合意树的时候,伊比利亚棘龙会进入到重爪龙亚科中。而当在分析中直接删除巴利沃纳女猎龙的时候,伊比利亚棘龙和重爪龙亚科和棘龙亚科构成一个大的梳子结构。而2021年的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当使用不同分析方法的时候,伊比利亚棘龙会进入到树的不同位置。在使用简约法的时候,伊比利亚棘龙会进入到重爪龙亚科,但是无法确定它与该单系中的哪个成员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当使用贝叶斯末端定年法时,分析结果支持伊比利亚棘龙是重爪龙的姐妹群。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伊比利亚棘龙的标本保存的骨块过于稀少且质量较差,只有少量的特征能够编码。[1][3] 伊比利亚棘龙系统发育位置 科学意义 对于伊比利亚棘龙的几何形态学分析显示它在形态空间中的位置介于典型的坚尾龙类和其它的棘龙类之间。一些系统发育分析也认为伊比利亚棘龙既不属于重爪龙亚科也不属于棘龙亚科,暗示了棘龙类在演化早期就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然而,由于伊比利亚棘龙的系统发育位置不稳定,有时也会进入这两个单系,甚至是较为进步的位置,因此这一总结的有效性也存疑。棘龙类的化石保存质量普遍较差,这是获得较稳定系统发育框架的最大的阻力之一。而所有宏演化的问题只有在系统发育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才是有意义的。[1][3] 纠错 参考资料 [1] Mateus O, Estraviz-López D. A new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Barremian) of Cabo Espichel, Portugal: Implications for spinosaurid evolution[J]. PloS one, 2022, 17(2): e0262614. [2] Mateus O, Araujo R, Natário C, et al. A new specimen of the theropod dinosaur Baryonyx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Portugal and taxonomic validity of Suchosaurus[J]. Zootaxa, 2011, 2827(5). [3] Barker C T, Hone D W E, Naish D, et al. New spinosaurids from the Wessex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UK) and the European origins of Spinosauridae[J].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1-15.

伊比利亚棘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