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减持3.4亿股,债务违约194亿,华夏幸福能熬过寒冬吗?
万科在养猪的路上越走越远,碧桂园也在机器人一行中崭露头角。头部房企中,除了融创还在万达的老路上继续驰骋,其他的企业似乎都找到了新副业。
去年,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对房地产行业做了一个大致的判断,他认为未来十年房地产市场将会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十年之后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将重回2008年的水平,也就是7亿平方米时代。

对数据敏感的人可能不了解,去年我国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亿平米,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房企在未来十年或者退出或者被兼并。
对于楼市的判断最精准的尚属万科的董事长郁亮。早在2018年,三四线城市楼市盛宴时,郁亮就曾说过,未来要学会过苦日子,因为房地产的冬天要来了。
楼市狂欢让房企忘记了风险,也让买房者更加坚定地涌入楼市。
有人甚至对他嗤之以鼻,称他只会喊“狼来了”。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结束万宝之争之后,万科就开始在地产市场大量的兼并项目,而兼并的都是一些中型地产企业的项目。
当时,万科给外界的印象是它要重新夺回地产“老大”的宝座。
但没过多久,很多人就意识到了不对,似乎地产的冬天真的要来了,先是泰禾集团,再是华夏幸福。
踩着“三条红线”的中型房企,都成了高周转的牺牲品。

2021年刚开局,华夏幸福的两只信托就实质性的违约了。
第一支是“中融-融昱10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规模为9.82亿元;第二支是“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的本息为1.279亿元。
作为一个几百亿的地产集团,兑付不了11亿的信托,看似笑话,实则是华夏幸福危局的最佳写照。
查阅财报我们发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华夏幸福账面货币资金还有386.1亿元,但对于庞大的债务规模,这些钱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
那么,华夏幸福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华夏幸福的总资产为5068.13亿元,总负债达4158.7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规模为2118亿元,短期债务规模为940.2亿元。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华夏幸福还承担了累计1598.74亿元的对外担保。

3月8日晚间,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收到了控股股东华夏控股的通知,华夏控股可交换债券持有人于2020年2月19日至3月5日合计换股3.17亿股,华夏控股以持有的公司股票作为担保品的融资融券业务的金融机构于2021年2月23日、2月24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强制处置华夏控股持有的2082万股股份。
3月9日,华夏幸福再次公告称,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债务违约涉及本息金额83.82亿元(其中包括70.28亿元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产品已披露),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债务违约涉及本息合计194.24亿元。
如今,华夏幸福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未来债务问题的解决办法,华夏幸福依旧没有找到,但留给华夏幸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查阅财报我们发现,截至2021年3月5日,华夏控股仍然还有6.1亿股处于质押之中。
也就是说,如果华夏幸福的股票继续下跌,华夏幸福股票将会继续被平仓。到时候危机会一层一层地传到,救援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如今,王文学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如果华夏幸福的危机继续蔓延,那么后面将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
综合而言,在行业的上升周期里,高周转举债快速拿地,然后快速开发是地产企业做大的必由之路,但当行业开始放缓时,去杠杆就成了公司稳健为数不多的选择。
冬天来得太突然,华夏幸福“断腕”也不够坚决。
如果还拿不出解决办法,那么华夏幸福将可能熬不过地产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