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αrtist5人物杂谈(诗萝,维坦)

2022-07-10 14:47 作者:岚峦  | 我要投稿

    这里是象牙塔下的一位信徒为两位祭司大人写下的断章!个人比较喜欢姐妹俩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还是故事还是思想情感,她们都是最典型的(我心目中)。本文只是个人向评价,希望大家能在其中有自己的感悟(=^▽^=)

    首先是诗萝。

(霾大的公开情报)
小说选段

这些文字加上断章与pv和音乐,就是我们知晓的全部。如果不去细细推敲很容易陷入迷茫,不知所云。但这就是霾大最独特的地方她可以“把腐烂的尸骨雕刻成一朵精美的花”(语出妄想症paranoia),巨大的文字密度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诗萝是时代的卫道者,她在灰死病泛滥的时刻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象牙塔里,在塔里面不断地写着歌颂女神,歌颂乌甸的诗篇,一直写到手指流血,写满了整个屋子就烧掉写过的诗篇重写。

    

象牙塔里的诗萝

    诗萝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很多人不喜欢她,认为她只会逃避,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     

    然则不然 。

     在作出评判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故事背景。

背景

     注意文中所提到的“ ‘美’是这个世界的秩序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都是围绕这“美”存在的,人们的唯一劳作方式就是创作。所以诗萝会执着于写作。

     举个例子,在科举废除以前,旧知识分子不会去学除四书五经外的其他东西。诗萝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她坚信这一切是有用的,所以她才会不停地创作。而维坦却意识到光凭文学创作已经无力改变了,于是寄希望于神降之月。(大概就是洋务派与保守派)

    现代文学作品上不乏有这样的人,如孔乙己。但在那个时代的描绘多是一个可悲又可恨的人物。而霾大对诗萝进行了美化,使诗萝有可恨变为可怜乃至可爱。她不谙世事,只沉寂与自己的世界,在象牙塔中,独自承受一切。

    霾大的歌词中有一句“附身观摩现实或许有趣,行走地面却无任何意义”。这句词的含义颇丰。文学作品是具有时代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社会风气和时代面貌。这里表明诗萝的文艺作品已经脱离了现实的范畴,她的作品不再如以前一样,应为时代的变迁。而诗萝却无心去追寻时代,只能消失在世人眼里。这也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诗”。

象牙塔

——————分割线——————

    维坦

维坦介绍

   

小说选段

     维坦是在乌甸即将灭亡的时候最后尝试拯救乌甸的人。她在乌甸陷入恐慌时站出来主持大局,尝试通过自己的神力来净化世界,但是她早已不在拥有女神赐予她的神力,在净化仪式中死去,成为了雕塑。

     维坦的歌词是我在整个系列中最喜欢的,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修辞还是语言密度都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如:

人云亦云亦云失去逻辑

亦步亦趋亦趋迈进沟渠

一个个都为秩序的坍塌 

争先恐后添砖加瓦

今天对着父亲予取予求

 明天就推倒母亲的高塔

还活着的人们退无可退

来我麾下

 

我等的仇敌是洁白的仇敌

我等的正义是洁白的正义

我等的决心是洁白的决心

不容一丝阴翳

(节选自《灰死病少女》)

    前文提到“失去逻辑”,后文就出现了一句看似矛盾的句子:为“坍塌”“添砖加瓦”。这分明是两个对立的事件,但放在这里却显得无比恰切,同时也表先出乌甸即将分崩离析的状态。“还活着”此处我更倾向与“有创作能力者”。在此刻,整个乌甸只剩下了祭司姐妹,而对于维坦,执着于正义的人,做出了她的选择。

维坦

    这里有一个细节:此时的维坦是白色的,而她的英译名“white”也是白色。中文名为“维坦”而非“怀特”也有此意,指维护正义,为人坦荡。维坦是因为仪式而死,而变黑,而成为灰死病的源头的。在上文的歌词选段中,维坦反复强调“洁白”二字,可见其对正义的执着,但她最后却死于黑色,不得不说这是对维坦莫大的讥讽。

维坦

将维坦放在历史上来看,她代表的是救亡图存的末代知识分子。如谭嗣同,崇祯皇帝,姜维等。面对一个必败的结局,她仍然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牺牲自己,哪怕自己一无所有。这给维坦平添了一份悲壮色彩,使这个人物更为生动。

仪式时的维坦

 ——————分割线——————

    第一次写这种专栏,为了响应霾大的活动。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会继续写(* ̄︶ ̄),有自己的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 ̄)/

αrtist5人物杂谈(诗萝,维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