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活动】谈被需要的心态--道德绑架的标杆

2019-06-05 16:06 作者:旦雅棉球  | 我要投稿

我需要你。

这句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就是一种将人作为一种用途和道具来予取予求的开端。

很多人都是有使命感,觉得应该成为有用的人,身负重任才不枉此生。

但是出于自愿和别人要求的,完全就是两码事。

被需要其实是变相被贬低了自我价值感,因为被需要才有必要存在,那不需要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立足之处了呢?

很多英雄只能谈当年奋勇,而那之后的生活却乏人问津。

很多时候这一切都取决于,曾经“被需要”,后来不再被需要了。

曾经看过新闻和纪录片,记录了那些曾经争光过,曾经为了别人付出很多的人,时过境迁后的生活,有些真是让人心酸。有一些职业付出的艰辛和健康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一身伤病到无法继续从事该职业,能够在退役退位后持续呆在该行业相关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甚至努力过大半辈子却不曾被世人所看见的人,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非常困难了,又何谈“被需要”?

被需要过的人,当一旦觉得自己无能了,不再被需要了,那种落差和失落感是很深刻的。

但社会的和人际的本质,大都势力。

只看奖牌奖状锦旗有用有利。

并不是说付出不好,也不是不该在有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而是需要本身不该成为道德绑架的一个说辞和借口。

很多付出型人格的人总是有自己不配得的心态,通常很多付出型人格的环境周遭总会有人不断地灌输他们,“我需要你”,“一定得成为有用的人”,“无论如何都得帮忙”,“拒绝就是坏人”,“只有无私奉献才会有人喜欢你”,“无条件谦让”,“没用没意义的再喜欢都不行”。

老好人的名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会说,“老了不中用了。”那是因为常年在势力的环境里生活久了,当自己没有余力去成为别人有用的人后,对生活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也就是有段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的,刚退休下来的人很容易对未来失去希望。

而当时专家给出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去读老年大学,或者培养自己的爱好,琴棋书画养花种菜等等。

可是这一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对于一部分刻板的人来说,当年他们都称之为,“没有用的东西”。学了没用,作为职业就叫不务正业。

被需要不该被当成人生目标,也不该用来道德绑架别人。

互帮互助本就是一种人的自愿选择,就算没有帮人或者帮到人,也没有关系,你自己是足够重要的,不要因为“被需要”而被禁锢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里,成为不想成为的人。

活出自我才是人的最高定义。


【活动】谈被需要的心态--道德绑架的标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