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感的产生
浅谈孤独感的产生
ξ1.0 前言
这个话题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有趣不在于话题本身,话题本身从心理学出现以来已经被讨论了数年,理论的部分也就那样。有趣的是在这个时代里继续提起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是有很大讨论空间的。笔者毕竟不是文科科班出身,所以也只能谈论一些现象并附以粗浅的分析,就当听个故事。
ξ2.0 孤独的”触发“
人类的情绪都由不同化学物质的水平高低控制,笔者并非医学科班出身,因此具体的生化触发原理根本不懂,在这部分我想谈的是我往往在什么场景下会突然产生巨大的孤独感。这部分我想从触发因子入手来谈谈:
ξ2.1 时间因素
时间会往往导致我在某时间段产生巨大的孤独感,比如说在黄昏时分。太阳下山的时候,虽然与四季有关,但是就是那个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这种伴随着时间段的孤独感是一种长久的孤独,直到太阳完全落山黑夜降临。这份孤独感随之消失,因此并不是很影响精神和心智,只是可能持续的时间较长。我通常在下课后,都是六点左右,这时候往往都是黄昏,神情往往低落,精神比较萎靡,总感觉什么也不想做。不过我通常都会做些别的转移注意力来摆脱低能量的状态。
ξ2.2 物理环境因素
这个也比较常见,比如我在相当安静的环境下,所有我的行为没有人回应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独和无聊。这种往往发生在自己在家里,家里没有人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工作学习一段时间结束后,猛然抬头或者活动一下会发生。往往时间很短,如果这是恰好是黄昏时分,可能会叠加一起。不过往往很好摆脱,因为专注于工作学习的时候是不会感受到孤独的。
ξ 2.3 个人心态因素/个人社交因素
这个我觉得是最容易触发孤独而且还是爆发式的,孤独感很快在大脑中爆炸,全身无力,情绪极其低落,进而转入激进、海量且关键的自我怀疑:究竟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导致我这个状态的?/我这个状态是我什么没做好?。一旦进入到激进的自我怀疑阶段,事情往往会难以收场。因为严重的自我怀疑会导致失去所有的信念,只剩下死亡和逃避。——毕竟“没人会关心你的死活,你的死亡只会让所有人如释重负,因为争抢有限资源的人又少了一个”。或者会在这时候会很想和人交流,很需要一个人去倾诉,但是也许根本开不了口,也许所有的人都很冷漠,也许所有的言论都是在发泄不良情绪在朋友身上,对朋友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又或许这时候,没有朋友是朋友,所有人都是冷漠的,又或者,根本就没有朋友。最糟的往往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朋友不理解你的言论,并且你无法相信他,人的言行极易收到情绪影响,情绪的高低决定了现在说的所有话的积极程度。而且情绪往往会影响到理智,失去理智是最为常见的表现。这时候我们是极其不稳定且脆弱的,一点小小的因素就会导致我们的精神崩溃,进而转入极端状态,不是选择灭亡自身,就是灭亡其他人。例如,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找朋友倾诉,但是他明明在但是不回复,或者很敷衍。我们会很容易进入猜疑阶段:为什么不理我?我不是他的朋友的吗?难道他就根本就没把我当朋友?........但可能就是他在忙而已,一切猜疑都会转移到极端状态,因为最初的猜疑就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他可能就是在忙。当然了,也有可能他真的没忙,同时没打算理你,但是残酷的真理就是”没人有义务理你,理不理你是别人的权利,不是义务“。认识到这个真理只会让我们更加沮丧,往往会让我们对周围的社会失去兴趣。但事实如此,我们必须接受,至少我们会比不知道这个真理好一点——我们不会因此变得更加残酷,别人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加残酷。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宽慰了。
(笔者明明知道原理,但是往往还是会在这样的情绪中浪费很多时间。浪费大量的精力。^_^)
也许,这种孤独往往发生在狂欢和朋友分别之后,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玩的很开心,我们处于高能量的状态。但是离开朋友后,我们会迅速进入到一个低能量的状态,刚才的快乐在脑中残留着,但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快乐的环境的时候。迅速的反差往往让孤独感趁虚而入,我们会很低落。这也是我很多的情况。活动结束后,会有点难过。不过要反着想,正是这些朋友和活动,我们枯燥无聊的生活才有那么一点可贵的色彩。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大部分一辈子都在为了理想的生活打拼,大多最后都失败了,最后只好在年老时自我开解自己的失败,并且自我宽慰。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不过不必对未来沮丧,因为未来是充满变数的。
ξ2.4 社会因素
这部分,在1.0里面就说了,是很有趣的部分。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里的人共同构成了社会环境,同时里面的人一边塑造着这个社会一边在里面不断挣扎,每一次挣扎都是对这部分的社会进行设计和定型。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团的官号发了一个视频还是帖子”谁在贩卖焦虑?”文章态度持批判态度。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是焦虑的,而且是鼓励人们焦虑的”。我们在看到焦虑的现象时,我们往往会孤独:我孤立无援,还有谁能来帮帮我呢?
现实虽然残酷,但是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根本不解决问题,(我们改变不了社会状态)只会让我们进入到2.3那种类似的自我怀疑的状态里面。
当然还有细节的很多的因素都有可能触发我们的孤独感,比如一个团队里面大家都很优秀(除了你),想帮忙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比如一个小团体里面大家热火朝天的聊天,但是你插入不进去,加入不了聊天的时候;诸如此类的具体场景是非常多的,不过都可以粗略的分类到上文之中:物理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我因素。
ξ2.5 后言
首先这是一篇很水而且四不像的文章,既不科学也不严谨,体量很小。所以请不要把这篇文章当作真理,这不过是笔者的杂谈。就当是茶话会一样——有那么点道理,但其实大多都是扯淡,不过看个热闹,听个故事乐一乐。图个消遣,应该还是可以的。
以后也会发各种扯淡在这里,就当看乐子,大家开心一下就好了。在网络上不魔怔还能在哪里魔怔呢?网络世界就是用来魔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