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构,但解决靠真知模型内化~
在EV大大的第六个视频里见到这个超全面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其实这个理论自己一直在用,只是个人用的非常糙,本来是写学习笔记的,但后来发现理论解构就有非常多的题外话想要延展。。。就直接单独放一篇吧。。。。

首先大框架,下面两个个是缺失性需求,上面三个是成长性需求
话说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话,我总喜欢用自己觉得更好理解的词,这里没有英文原文,等我试图解构本质,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构里的词来替代
表格横列是层级,类别,定义,内容
5层,生理需求,基本需求,维持生存,性,食物,水,睡眠,空气
4层,安全需求,稳定保障,免受威胁,安全,就业,资源,健康,财产
3层,爱与归属,建立情感联系,归属某一群体,情感,归属,友谊,家庭
2层,尊重需求,内在价值肯定,外在成就认可,自尊,自信,成就,尊重
1层,自我实现,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抱负,创造力,解决问题,接受事实,自发性,道德

所以呢,大框架,下面两个应该叫生存性需求——生存和发展,是两大主题
从古到我们的上一代人,大部分时代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我幼儿时期家里都吃不饱过。。。
大部分人都在求发展的时期,真的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情,而科技使得这一切都太迅猛了,现在内卷的辛苦的一代,很多都没有意识到,如果中华上下实数5000年,那真的4970年都几乎是生存线的年代,发展线才30年左右。。。
所以,连续性和惯性定律,发展线的初期跟生存线的状态是拉开不了多少差距的——个人觉得是这样,所以,现在大家觉得活的很辛苦,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真是残酷的事实。。。

然后开始说生存需求最低需求,的确不缺食物和水了。。。但睡眠——果然还是生存时代的后时代,看现在,45%的失眠率是有的。。。所以近一半的人还是在生存线上QAQ。。。
个人10年多的失眠问题,一直在努力解决,现在才有一点真正成效,所以真的是特别的了解起其中的艰难,原来这属于5层需求都没有解决啊。。。

然后是生存需求的次低需求,就业,健康,财产。。。这又要秒杀掉剩下中的一半了吧。。。
到这里我才真切的意识到很多女性面临的困境,没有自己的工作,除了继承,一般就没有自己的财产,而且工作机会其实到了40岁45岁就会急剧减少,现在还没到问题社会化的时候,但是很快了。。。所以女性面临的安全需求其实更严峻
之前听沈奕斐和她的朋友做的那期王宝钏分析,历史上的王宝钏可不是恋爱脑,而是那个时代有三不去,先贫贱而后富贵是不能出妻的,她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需求的,但现在的婚姻制度保障财产而不保障女性的安全需求的
真的得保持成长,保持学习,并不是看书就叫学习,看一些知识性视频心灵鸡汤什么的就叫学习,而是要能建立真知体系,能真正的学以致用,能分析自己的致命威胁、识别和抓住自己的机会,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己其实一直努力的,原来就只是在解决生存需求QAQ。。。不过也不伤心了,的确按历史规律,大部分人现在都是这种情况,自己并不比别人多点什么,所以也就是均值水平了。。
再延展一下,对于小孩子,他们的安全需求就是安全和健康了,那这样其实大部分的国内小孩都是满足生存条件的,家庭的爱这属于第三层级了,只要有历史维度,就能明白这就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了,我们上一代的小孩的生存条件,其实都不满足的,社会进步已经这么快了,应该不带有什么指责情绪去做自己能做的

3层,爱与归属,情感联系,归属某一群体
原来是这样,我时常觉得,遇到起明商学院,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发自内心的,但别人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不过最近解构关系非常多,自己现在也很清楚,我就是从小想法就跟周围人不同,加上全能自恋,在哪里都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那种心情,跟18岁时在繁忙人流中感受的那种独处荒岛一般的孤寂也差不多了
但起明教的,叶教说的,自己想要的和脑洞过的这里都有,而真知和模型更是精妙到让人心喜,这里有很多大神,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他们已经在那里了,我有一种信心,只要顺着叶教指点的不断的学以致用,我也能去到他们在的地方, 真正的内心安宁而自由的地方^_^
情感,归属,友谊,家庭
真的需要关系来承接精神生命的,但这又不是单单的努力就能遇到的——个人觉得一层也不是一个能力,而是能力结构的要求——上面的安全需求里的就业其实就是职场能力结构,而这一层,那就叫关系能力结构吧,自己好像有可能去梳理出个段位表?^_^

2层,内在价值肯定,外在成就认可,那内评系统对应自尊自信,外评系统对应成就尊重
个人的实际探索也是确定,自尊自信是可以自己获得的,这个无需自证,尊重成就其实是需要符合社会认可的——这个无法自证,社会和他人自有一套衡量标准,在这里,主要是再告诉自己一遍,不用去争对错好坏,第一个是证不了,第二个是没有意义。。。时间精力节省下来,做点能做的,如果识别别人在做,那也别陪他纠结这个——他自证不了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浪费。。。
获得自信,个人现在觉得真的很简单,不需要达成什么外评系统成就的,就实现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意志就行了!真的,就个人的经历,能够戒掉小说,能早睡,能控制失眠时继续努力想办法睡,能控制自己的食欲,能清理幻想思绪。。。真的就这些,就能“对自己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自己不仅有能认识自己的能力,还有解放自己的能力”
我也相信内在价值肯定,是外在成就认可的基础,也只有这个顺序,才能有稳定的外在成就

1层,自我实现:创造力,解决问题,接受事实,自发性,道德,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先过一遍吧,每个词其实都有本质定义的
接受事实,其实就是接纳世界、他人、事情的规律——不能决定和改变的。。。
自发性,个人觉得就是自己定义的天赋,找到那个自己做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每个人真的都不一样,这就是方法论的底层——动力层,我们以为那些人很要巨大毅力的,但是我相信其实他们的动力远大于阻力,他人天然有一些特质使得巨大的动力自发流淌,我们的动力可能需要自己不断的去自我鼓励
解决问题,这是认知结构,建立内化的真知和模型体系,能学以致用的
创造力,其实就是刻意训练级了
道德不过是价值观的偏见,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就好了
发挥潜能,个人觉得跟天赋其实很相似
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度量,前面的都是定性,后面的是结果的定量——实现理想

综上的解构,个人还是认为,这五层并不是所谓的只有低层全面满足,才能发展高层的
每个层次内容是广泛的,感觉不是那么的MECE——毕竟目前没发现什么系统的次序和关系,而且单个层次内容上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次序和关系,而把所有层次的内容摆在一起,也没有说哪个必须先发育,另外的才能后发育,所以,只有低层全满足才能上一层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最简单的比方,3层里的家庭,4层里的自信,随便举例也大把的没有家庭但能真正自信的——证否只用一个反例就够了,何况这反例真的随便找也有好些个

并且,个人还是认为,这五层的需求,就是从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对每层都有需求的,只是需求的具体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和个人学识和成果的增加而增加
个人的成长只要停滞了,他的五层需求的全部内容也就固定了——不是完整的马斯洛五层,而是他自己的需求五层

最后,人生其实就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切,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一切,用智慧区分两者的区别
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比如原生家庭,比如整个社会环境,比如少有人有很好的资源
但是,这些并不需要我们都解决了,才能自我实现,不知道用拼多多举例是否合适,但事业有成需要的能力结构个人真的觉得起明教的是一条思路来的,用正确的真知和模型内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路,马斯洛五层需求什么的,真的只是帮助觉察自己的问题原因的,真要解决,其实还是学习真知和模型内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行动
over~
找图的时候发现这个需求层次坐标图,感觉这个挺好的,说明需求层次并不是不能越级刷内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