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六章 又成离别

2023-09-17 23:58 作者:漫步人生路漫漫YD  | 我要投稿

6.1 小酒馆奇遇   同济大学是1900年(庚子)德国为应付战时急需,在上海成立的伤兵医院,后将医院设备无偿赠送给在上海行医的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颇具远大理想与抱负的宝隆另捐了一笔钱,在上海租界创办了同济德文医学堂。1917年借德国战败之机,同济医学堂被中国政府接收,1927年易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同济大学遭到日军炮击,同济师生流亡到浙江金华,因杭州吃紧退至江西赣县,后又迁往广西八步,于1938年12月再一次迁往昆明。1940年因学生在日军空袭中被炸死,同济大学决定离昆迁川,并向同济大学校友钱子宁求援,请他在宜宾与泸州一带寻找一个落脚之地。 钱子宁派出的人四处打探,但这些官僚和士绅均不肯援手相助,其公开的理由是“小庙供不起大菩萨”,其实是这些官僚们不愿意多事,只想如何多捞钱。正当他们无望的在南溪县城一家饭馆借酒浇愁时,在酒馆中偶遇南溪县李庄有名的士绅罗伯希和王云伯,席间谈到同济大学欲迁川避难,他们很快帮忙联系到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说明情况,罗本是读书人出身,当即表示可以考虑。在罗南陔的安排下,当地众乡绅经反复权衡、议论,最终达成共识:如果同济大学有意迁居李庄,大家将竭尽全力为其安置。罗南陔起草了一份“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16字电文,由钱子宁带到宜宾发往昆明的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接到电报后颇为欢喜,立即派人赴李庄考察并筹备迁移事宜。傅斯年通过教育部得此消息,发电通知在昆明龙头村的史语所研究员芮逸夫随同前往李庄考察。

第六章 又成离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