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旅历程:日常备忘/《题翠峰院》·范仲淹

文】:白華金刚范辰帆/日常备忘录,切勿转载、版权必究。取自微信心历笔记/2022年1月26日。
🍵午后闲暇,忽想写点什么...敬跋一首老祖宗的《题翠峰院》,思涌而至挥笔直书,一分钟内的事。此诗是范仲淹徙知越州(今绍兴一带)期间,时访游翠峰院范蠡旧居所题,翠峰院据说曾是范蠡的府邸。🌾范仲淹是范蠡的后裔,他仰慕祖先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亦怀自身政治理想所在,故作抱负此题。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都城由范蠡督建,中心区在今天的诸暨,即西施故里,2017年我带家人曾游历,叹一方之山水人文。值范仲淹知越州期间,西夏独立,北宋西北边疆发生重大战事,硝烟弥漫...范仲淹人生的重大转变也因此到来。临危受命,韩琦反复思量,力荐范仲淹可堪大任,即招回出任边帅。三月,复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四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五月,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总揽鄜延路军政事务。这首诗写🉐非常好,垂范后世,激励裔孙,今回过头来欣赏一下:
《题翠峰院》/宋·范仲淹
翠峰高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
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
老祖宗知越州时,这首诗题得非常好,只是午后我太随便,写得不好深感愧疚。范仲淹视范蠡为祖宗,那么范蠡也就是我的祖宗。在我范氏一族,本人最敬佩两人:陶朱公范蠡与范文正公范仲淹。宋仁宗朝,范仲淹曾续修范谱,是在发现自己支脉四代以上的老谱丢失,而同脉他枝的老家谱仍存在的情况下着手的。他利用工作之余,写信发动其家族成员经过近四年的搜集,以同脉他枝的老家谱作底谱,于1050年1月8日整理家谱成型,并且写下了《续家谱序》。当年范仲淹准备续修范谱,仁宗皇帝得知后很支持。且在 1046年8月4日仲淹续修范谱还未成型之前,宋仁宗就主动的给范仲淹的家谱赐写了《范氏族谱序》。这是宋仁宗在位40余年,唯一的一次主动给手下大臣的家谱赐序,真乃我范氏家族的殊荣!而我们家的族谱,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先祖出自范仲淹其下一支,从河南到浙江再到福建,而后迁入广东,距今于老家山色和美处开基约600年,家乡的范氏宗祠,也是该地市内唯一的宗祠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