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袁隆平爷爷》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上,现在依稀记得课本上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个名字的意义有多大,也不知道杂交水稻是啥,只是觉得既然是啥啥啥之父,一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吧。
嗯……的确很厉害啊,不光厉害还伟大。
说也奇怪,这个名字就这么出现了一次,我就把他记下了。小时候,我记得李白是因为他是诗仙,是因为从小听到大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记得杜甫是因为他是诗圣,是因为我看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记得周总理是因为我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记得雷锋,是因为我看过雷锋的故事,我想要成为乐于助人的人;我记得……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但无一例外,我知道并记得他们是因为我读过他们的著作或者言论,只有袁隆平这个名字,我当时没有从任何书籍上看到他的言论(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我读书少的原因),但就这样把他记下了,除了袁隆平爷爷以外,就只有毛爷爷也是如此。
嗯……记下好,都是伟人,都是一生为人民的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知道了杂交水稻的重要性以及袁隆平爷爷的伟大的冰山一角,翻开史书,从最近的民国一直往上追溯到上古炎黄时代,平民百姓能不饿肚子的时代近乎不存在,我知晓的也就文景之治时期(《史记-平淮书》中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in yu)皆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但那是距今2000年前的事,具体情况我们无法核实,但是,我们眼下这个时代,却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人人不再忍饥挨饿,“饿死”这个词语近乎不存在,灾荒年不再出现,吃不饱饭的日子一去不回。而这些,正是在以袁隆平爷爷为首的科学家们或者说国家、时代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实现的。
我现在仍然对袁隆平爷爷所描绘的那个禾下乘凉梦记忆犹新:“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嗯……多好的梦啊。
犹记前几年看到的一段视频,老先生泪眼婆娑的说着灾荒的恐怖,最后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说道:“现在不会了(不会再有那种苦痛了)现在不会了。”
嗯……多伟大的人啊。
有的人不知道,袁隆平爷爷90岁高龄仍然奔赴一线,时常下田亲自查看情况,这次的噩耗也正是因为今年3月初袁隆平爷爷在三亚基地查看情况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导致的,此后袁隆平爷爷身体情况就开始恶化,一直到5.22日下午1时7分噩耗传来。
嗯……哪怕到最后,他也是看我们吃饱后才离开的,或许真有阎王或者死神吧,也有可能真的进行过对话吧,前者说:“走吧,时间到了,你累了一辈子该歇歇了。”后者回答道:“再等等,让我在看孩子们吃顿午饭,不看他们吃饱,我心里不踏实……”
下午,灵车出行的时候,长沙街头围满了穿着黑衣,手持白花的人们,长沙街头的他们和远在异乡的我们难过着哭泣着,目送着这位慈祥的伟大的平凡的老人的离去。
有人云:曾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今有长沙满城辞隆平。这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最贴切的评价。
最后对这位素未蒙面,却让我铭记一生的爷爷说几句:我会好好吃饱饭的,今后也会教导我的后代晚辈们不浪费粮食,教会他们粮食的重要性,农民伯伯的辛苦,我们此刻虽心有悲戚,却不会停滞不前,所以,您放心去吧!
永别了,袁隆平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