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关于《鲁迅全集》
此篇文章旨在为有兴趣购买《鲁迅全集》的朋友一点参考信息

一、版本方面
我购买的版本是同心出版社的二十卷本

这个版本应该是现在性价比最高的一套全集,很适合学生。网上购买的话,价格一般不会超过250元。这一版本的特点是基本保持了最早版本的《鲁迅全集》的面目。

其他版本当中,最权威的应当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十八卷本,然而价格高昂,常年在700元以上。

另外比较知名的还有读客的二十卷本,同样是基本保持原貌,但封面让我不甚满意,粉墙黛瓦的江南景象与鲁迅先生书中的基调并不相符。不过价格并不高,单看卖相也确实不错,也可以作为选择。
二、总目的总目
其实,《鲁迅全集》中真正占大头的是鲁迅先生的译作。二十卷本的《鲁迅全集》,前七卷是鲁迅先生的创作与致许广平书信,八、九、十卷是鲁迅先生辑/著书目,后十卷则是译作,最后一卷附有鲁迅先生的相关信息。
二十卷中最重要的当属前两卷,《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野草》这些鲁迅先生最知名的著作都包括在前两卷中。但并不是说其他十八卷就没必要看了,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讲我阅读《鲁迅全集》时的一些经验。
三、个人的阅读经验
《鲁迅全集》二十卷,三百万字,完整通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里我列出第一、二、三、七、十二,这几卷都是《鲁迅全集》中的精华部分。
第一卷:《坟》、《呐喊》、《野草》
《坟》是论文集,它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后面两部,但其中的内容很直接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比较知名的篇目有《我之节烈观》、《论雷峰塔的倒掉》、《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等。《坟》最前面两篇是鲁迅先生留学时用文言所作,如果对其中相关人名和内容不太了解的话,可以先跳过。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可以说其中每一篇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部著作应该每个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内容与解析已经有相关up做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篇目大多短而精悍,而且颇为难懂。我在初一的时候购入了这套《鲁迅全集》,因为对历史不甚了解,一开始我对《呐喊》并不是很感冒,第一次真正震撼到我的就是《野草》。初看《野草》,从其序言开始便一直让我处于一种冷汗将流未流的状态,既是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怖内容,也是因为满溢其中的悲观情绪。

第二卷:《热风》、《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
《热风》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很短,算是鲁迅先生当时思想的一个反映,也可以了解一下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彷徨》与《朝花夕拾》都已是老生常谈,这里也不多做赘述。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最后完成的创作。我初看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深意,直到上个月的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一本相当有年头的《鲁迅〈故事新编〉评注与分析》,才明白先前我看到的太粗浅了。《故事新编》中的每一篇都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我的建议是第一遍看完之后再看看前人的评注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第三卷:《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这一整卷都是值得一看的,可以在相当一部分上了解民国时期表面的和平与背地里的黑暗,其中也不乏《战士和苍蝇》、《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


第七卷:《致许广平书信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致许广平书信集》是鲁迅先生作品中少有的亮色。如果对鲁迅先生的生平有兴趣的话,这一部分请不要错过。
第十二卷:《一个青年的梦》、《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
《一个青年的梦》,作者是武者小路实笃。这是一部以一战为背景的反战剧本。作者在得知自己的作品被译为中文后,还给中国读者额外写了一篇友好的序文。然而他却在二战期间堕落成了一个军国主义者,公然鼓吹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实在讽刺。

《爱罗先珂童话集》和《桃色的云》都是爱罗先珂的作品。爱罗先珂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童话作家,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这位盲诗人的专栏,这里再简单地写一点。部分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爱罗先珂是俄国人,幼年失明,在盲校还曾和李鸿章见过面。他是世界语者,也是社会主义者,参加过日本的社会主义组织。因为被当地政府视为“传播危险思想”而被驱逐,四处流浪,又因为苏俄对入境人员严格限制而无法回国。于是他到了中国,接受了蔡元培的帮助,去北京大学教世界语。因为鲁迅懂日文,所以爱罗先珂就被安排和周氏兄弟住在一起。这样,鲁迅先生与爱罗先珂结交,也成了关系十分要好的朋友。

爱罗先珂的文字与鲁迅先生译文的风格有着相当奇妙的良好相性。比如下图里《桃色的云》中这一段,打了星号的这句土拨鼠的台词,虽然看上去是有语病的,却大大地震撼了我。很难描述我第一次看到这里来的心情,我在看完前几行之后已经想到了这种展开,但是真正看到这句话还是让我胸口发闷,忍不住仰天长叹。

爱罗先珂的童话基本是悲剧结局,极端的浪漫与美中又蕴含着极端的悲哀和现实。《爱字的疮》是最典型的一篇。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鲁迅翻译的《爱字的疮》。我自己还据此改写成了一篇叫做《爱》的专栏,不过格局比原作小得多了。
其他的很多卷也是值得一看的,鲁迅先生著有大量杂文,读完之后大概可以打破许多人对民国繁华优雅的幻想,还有《中国小说史略》之类学术性专著,以及译作中的大量短篇小说和文艺论文,都值得看。
四、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鲁迅先生的一些显得偏激的观点,我们要学会理智看待。比如,他相当反对青年读中国传统书籍,这一观点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民国是无可厚非的,而鲁迅先生也并非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新编》就是最好的例子。再者,鲁迅先生曾主张废弃汉字,改用拉丁文字,这一观点同样偏激,但也并不是无理取闹。当时的中国,人民文盲率极高,拉丁字确实能大大降低学习难度,这也是由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时局担忧才提出的。
鲁迅先生的译文很有早期白话文的特色,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有差异。比如鲁迅先生译文中的“可是”一词,意为“确实如此”,再如“哥儿”,意为“男孩;儿子;学生”等等。鲁迅先生的很多译文并不完美,但他确实是翻译界的先锋人物,其对于时代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比如,鲁迅先生是国内最早翻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人(虽然只有前十节),而相当一部分不甚知名的作家,现在再无单独的中文译本,也是仰仗《鲁迅全集》才得以流传至今。
鲁迅全集中还有很多学术性较强的篇目,这些篇目在了解相关信息之后也可以试着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