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李荣浩,华语乐坛商业市场的妥协者
今天不聊周杰伦,来聊一个依然是小眼睛的音乐人,李荣浩,他让我如此受关注的原因是,今年他的《乌梅子酱》在抖音爆火,其实做音乐这一行非常不容易,很少音乐人能像周王陶林那样大红大紫,他是一个老来得志、从幕后走到台前的音乐人,也是华语乐坛第一个拿下金曲奖最佳新人的内地流行歌手。
先简要对他下一个音乐生涯的结论:华语乐坛全能一体机,但不是各方面都擅长的六边形战士,而且在旋律写作上,有明显抄袭自己偶像John Mayer,但总体来说,词曲编唱混都能包揽,是华语乐坛不可多得的一位创作人,而且是职业吉他手的水平,吉他编曲经常会有非常出彩的表现,但是后期他为了下沉于市场,做了非常多的取舍。 接下来是对他出道至目前的音乐生涯的简单梳理:
李荣浩一直从事幕后制作多年,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最初发行《小黄》EP试水,里面的《老街》以八六拍的节奏、旋律意境相似致敬周杰伦的《上海1943》广受好评后,李荣浩厚积薄发,在2013年拿出了《模特》这张专辑,这一张专辑可以说在当年正处在网络歌手,也就是QQ音乐三巨头正盛的时期,主流乐坛杀出的一张制作成熟、旋律上乘的唱片,以最佳专辑、最佳国语男歌手、最佳作词、最佳专辑制作人多项入围2014年第二十五届金曲奖并一举夺下最佳新人,虽然当时的李荣浩唱腔还并未成熟,演唱基本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大白嗓,但是瑕不掩瑜,诞生了《模特》《李白》这些对他来讲旋律出彩、编曲个人特色十足,至今还是大hit的歌曲。
而且其中还有一首我所认为李荣浩的TOP1歌曲《老伴》,以清冷的吉他塑造孤独感,并在其中浅浅弹奏打底主歌,鼓点响起转调进入副歌,副歌的旋律技巧很多,运用了高级和弦以及离调,但写的非常真挚动人,间奏响起的旋律,是否让你想起了他第二张专辑的《喜剧之王》?桥段短短三句就做到了抑扬顿挫、承上启下并再次升调的作用,在最后一段高昂且孤独的副歌结束全曲,可谓高级。 李荣浩与别的音乐人不同,第一张专辑打开知名度,进入华纳唱片,发行第二张专辑,在第二年趁热打铁,选作专辑名称为同名《李荣浩》发行,作为幕后音乐人,多年必然有不少存货,所以这一张专辑在《模特》的基础上更注重旋律化,虽然没有概念,属于单曲精品集,但有着多首高质量却不失流行度的歌曲,《喜剧之王》《作曲家》《不搭》《落俗》《哎呀》等,还翻唱了一首崔健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都侧面反映了李荣浩较为不错的审美,同时也确定了李荣浩的歌曲发展风格,在北漂的个人经历下,营造出孤独的都市感成熟歌曲,所以歌曲旋律走向跨度不大,外加上自己承包编曲,所以他的歌曲“同质化”来源于此。
李荣浩的突出点在于编曲与和声,节奏与周王陶方等相比属于中等水平,因为是一人承包各种音乐事务,混音水平是多年来未有任何长进,旋律水平非常起伏不定,也就是他最容易翻车的部分。(此处不提歌词部分)
在二专《李荣浩》里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那么对于一般音乐人来说,在三专的创作中,应该是属于沉淀下来打磨、过渡求变的过程,再次走上巅峰,周杰伦也一样经历了《八度空间》的过渡,但是李荣浩并没有停下脚步,在2016年初(大约间隔一年),就发行了第三张专辑《有理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周杰伦一样,有一年一专还能保证高质量的水平(周杰伦以一己之力带动华语主流乐坛内卷),有他速度没他质量的有林俊杰,有他质量没他速度的陶喆,在这张专辑中,能看到李荣浩的一些尝试,也能看见李荣浩存在的问题。 最明显的尝试是,李荣浩开始钻研于各钟高级和弦的使用,所以很多歌听起来会有种炫技的感觉,《野生动物》《有理想》是其中的代表,但其中非常多歌都出现了旋律不流畅的问题,所以几乎整张专辑的歌曲,都可以称得上“不好听”,估计李荣浩本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性,所以放入了《不将就》《宛若新生》《爸爸妈妈》这一类只为了市场流行的抒情歌曲,整体听感非常割裂,比起同名可以说是下降了一个档次。
李荣浩依然在尝试的同时保证自己的速度,在一年后发行了和《有理想》半斤八两的《嗯》,对于自身风格的挖掘创新更多,所以整体听感和《有理想》差距不大,这一张专辑体现的是李荣浩优秀的音色筛选能力,但是旋律能力比起前一年更加不在线,hit歌曲《戒烟》《我看着你的时候》《歌谣》明显听感再下一层楼,尤其是《戒烟》,有趋近于口水歌的感觉,但是李荣浩的中国风尝试《裙姊》是他这一阶段最好的作品,《少年》的阿卡贝拉明显是在致敬他的偶像之一陶喆,但是旋律创作模进明显,容易听腻,《嗯》的摇滚舞曲风格听着尚可,但《后羿》的中国风摇滚,《祝你幸福》的R&B,这一类歌曲,听起来明显是半成品的感觉。
时隔一年,终于迎来了李荣浩的第五张专辑《耳朵》,旋律水平重新在线,所有的创新在第五张专辑迎来了统一,他到达了自己的第二巅峰,这张专辑以复古为主,涉猎了Funk,Blues,Rock,Electric pop,Psychedelic等风格,《王牌冤家》的复古Electric pop,《念念又不忘》的Psychedelic,《乐团》的Blues,《成长之重量》的摇滚,编曲都各有相对应风格的亮点,饱满而合适,同时《耳朵》《年少有为》《张家明和婉君》等hit歌曲,显得真诚而成熟,而与前期的李荣浩所营造的孤独感又有不同,最后的结尾曲《贝贝》,给整张专辑留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这一张专辑,也仅仅以一票之差,错失了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奖项,但并不代表这张专辑有多差。
所以对于李荣浩,我可以全专推荐的是《李荣浩》《耳朵》两张专辑。 本以为李荣浩会继续担任着他的优质创作人,像“老鹰”一样展翅雄飞。 但或许是只有四秒的《贝贝》和制作全部包揽的《年少有为》给了李荣浩巨大的话题度,李荣浩与华纳唱片告别之后,建立了自己的一样音乐,一人执手,这个时期的他唱功与前期相比得到了巨大提升,专辑歌曲演唱难度大幅增加,但也开始了自己的营销之旅: 他和薛之谦一样,他开始选择了一段时间发行一首单曲,凑够十首歌曲后组成一张专辑,这样的专辑,失去了所有的概念性,同时单曲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李荣浩的陨落,也从这时候开始。
这张专辑,李荣浩基本放弃了所谓的和弦尝试,利用“电动车维修论坛”营造话题,发行非常简单的编曲四大件的《麻雀》,或许是李荣浩的大hit,但这首歌听感只有一个字:土。 第二主打,本质上是4536251的《老友记》,虽然旋律与编曲比起《麻雀》有所提升,但也提升得非常有限,接下来就是《等着等着就老了》《两个普普通通小青年》《我爱你》《在一起嘛好不好》几首歌曲的发行,虽然吉他音色犹存,但一首比一首寡淡,一首比一首口水,最起码也只是合格的歌曲。 接下来来到两首重量级,《同根》和《要我怎么办》,前者是因为疫情而作的公益曲,而且质量一般,听感寡淡,混响过大,将其收录进专辑,让人听不出任何的诚意,而且专辑制作也是见一步走一步,没有任何计划,后者是《贝贝》的扩展版,旋律感为0,而且“呵呵、哈哈、要我怎么办”对于人生没有任何概括,属于是一首没有任何作用的歌曲,连《小苹果》《爱如火》功能性歌曲都不是。 当然,整张专辑还是有所谓的亮点的,翻唱的《花样年华》诡异的吉他音色与Jazz律动感的融合,让整首歌焕发了新机,成为李荣浩独有的歌曲,而最后一首,《如果我是海》,是李荣浩2018年至今最优秀的作品,这是一首我真正期待他写出来的作品。这首《如果我是海》主要是Electric结合Blues,大量运用到了爵士的高叠和弦,人声部分一半左右的小节都出现了变化音和切分节奏,这个作曲上的炫技密度堪比在同名大小调间反复转换的《野生动物》,听感却又比《野生动物》要流畅得多。具有即兴感的Blues音阶上的转音,高度半音化的旋律有一点日本唱作人椎名林檎的味道,这首歌放在李荣浩的任何一张专辑都是非常亮眼的存在,但即使整首歌混音太过粗糙,但依然瑕不掩瑜。
一眼丁真的《纵横四海》延续了《麻雀》的一贯套路,十首歌凑成一张专辑,但优秀的作品更显得稀少,《纵横四海》本质上是抒情的伪港风,以及在第一段主歌令人厌烦的clap,主副歌割裂感太强,让这首歌只能称为合格,《我们好好的》主歌有回归早期李荣浩的味道,但副歌一句“我们好好的”萎了下来,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粥,套路和弦的写作,可以称为异常低配版《慢慢喜欢你》,让这首歌没有任何再值得细听的部分,《山川》的旋律写作虽然没有太大问题,但整首歌作为打击乐的clap喧宾夺主,混音与打击乐出现的巨大问题,贯穿了整张专辑。 接下来是翻唱beyond的经典《情人》,得益于本身硬件还不错的1645进行的旋律,整体除了降调没有进行大改,但打击乐依然是偷懒而无聊,最后三分半的吉他solo,算是个流行乐里比较特别的亮点。 《对等关系》的拉垮混音让张惠妹出色的vocal变得平庸,对比起黄雨勋混音水平就不算高的《不该》,也是一个天一个地,即使多次转调,以及常规水平的旋律写作,也没能挽回整首歌平庸的问题。 《脱胎换骨》可以理解为低配版的《年少有为》,主歌的一部分低音下行离调,副歌运用4536251,即使滚镲用的依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成为在整张专辑里算凑合听的歌曲。 《习惯晚睡》李荣浩生涯最烂,不想评价。 《乌梅子酱》其实是整张专辑里算能听的,手风琴的编曲让这首歌不落入俗套,主歌各种高级和弦的堆叠也让其和抖音口水歌拉开了距离,副歌本质是卡农和弦的进行,中年油腻大叔给你唱这个,也确实容易引人反感,整体没有大毛病。 接下来的两首歌,在整张昏暗的专辑里看到了一点光亮,《获奖人》是一首叫好不叫座的歌曲,一首有着早期李荣浩感觉的歌曲终于回归听众视野,同时副歌多处的真假音转换,彰显了李荣浩唱功进步的情况,《纵横四海》的全部歌曲,都在为最后一首歌《也许是爱情》做铺垫,这首歌以复古trap为主的打击乐,间奏的电吉他solo,为整张专辑挽留住了最后的颜面,但也仅仅如此。
简单梳理了李荣浩的音乐生涯发展,其实也可以清楚明白的是,李荣浩是有水平的音乐人,从后期的《获奖人》看出,他是完全有能力写出有质量而且能作为hit的歌曲的,也能支撑他走音乐创新的道路,但是在市场的驱使下,他从《麻雀》开始消费自己,逐渐迷失本心,现在别的歌曲没有抖音,也再也无法火爆起来,成为了华语乐坛可有可无的妥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