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锅市场调查-预计2028年将达到507.73百万美元,中国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恒州博智产业研究近日发布了一份多功能锅市场调查报告;多功能锅是一种无明火的现代化电炊具,它造型美观,功能多样,实现了煎、炒、炸等多种烹饪方式的集成,既可以节省厨房空间,又可以为用户带来适用便捷的烹饪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更加个性、美观及智能化的产品,多功能锅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单身经济”、“宅经济”的日益增温,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使得多功能锅未来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厨房小家电处于高速成长期,大家电市场的日趋饱和,促使家电生产企业纷纷开始进入小家电市场。多功能锅行业的资金及技术壁垒较低,生产流程较为简单,具有容易被模仿复制的特征,这让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但是多功能锅市场品牌壁垒较高,在缺乏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较为艰难。
2021年,全球多功能锅市场规模达到了320.59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507.73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0%(2022-2028)。
消费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占有49.74%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有15.50%和11.05%。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增长最快,2028年将达到278.57百万美元,2022-2028期间CAGR大约为7.80%。

生产端来看,中国是主要的生产地区,2021年占有76.80%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28年份额将达到78.30%。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分体式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占有88.08%的份额,预计2028年份额将达到90.40%。
从生产商来说,全球范围内,多功能锅核心厂商主要包括BRUNO、摩飞电器、苏泊尔和利仁科技等。2021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BRUNO、摩飞电器、苏泊尔和利仁科技,第一梯队占有大约35.62%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有美的、松下、荣事达、奥克斯、九阳和宜盾普等,共占有10.49%份额。预计未来几年更多企业入局,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家电行业作为拉动国家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和支持家电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家电行业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这些规定对保证小家电产品质量,维护小家电厂商的整体利益起到了有效监管和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受益于经济增长、购买力的提升、中产阶层规模日益庞大以及零售渠道逐步完善,新兴经济体正成为全球家电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极。近年“单身经济”、“宅经济”的兴起,也推动了如多功能锅这种经济时尚、颜值高及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长。随着市场消费主力逐步转向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兼具时尚、智能、个性与美观的新兴品类的小家电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精致与创新的生活方式,符合当下的消费潮流。
多功能锅产业链分析
上游原料供给状况:多功能锅由多种原材料构成,主要包括五金材料(铝合金、不锈钢或铸铁等)、电子元器件(电加热器、电机及芯片等)、塑料与涂层材料、包装材料及家电玻璃等。直接原材料占据多功能锅生产过程中所需成本的绝大部分份额,对多功能锅价格影响较大,21年金属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芯片短缺等因素给厂商带来较大压力,多功能锅需求弹性较大,原材料上涨压力无法有效传导至下游,多功能锅等小家电企业毛利普遍承压,主要公司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多功能锅零部件较多,覆盖企业范围较广,品牌也比较多元化,规模型多功能锅生产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州博智出版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