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考高分规划(6)识别难题与抉择(常识判断篇四)

2023-11-24 11:03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对于「初中综合知识」和「生活常识」类的难题,能否做对往往和考生小时候——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密切相关,例如:

【2023国考】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腹部核磁共振时憋气可让脏器显影更充分
(B)食用蜡可以用于防止微生物对果实的侵害
(C)马铃薯切开后浸泡于清水中可以防止氧化
(D)可以通过虫子取食痕迹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腹部核磁共振时憋气可让脏器显影更充分
(B)食用蜡可以用于防止微生物对果实的侵害
(C)马铃薯切开后浸泡于清水中可以防止氧化
(D)可以通过虫子取食痕迹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正确率39%,易错项A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选非题」,难点是「非项不容易识别」的。

ABC这三个选项(是项)都和生活中的常识有关,相对简单,但D(非项)较难判断。

A「腹部核磁共振时憋气可让脏器显影更充分」中,类似的医疗检查其实都有「憋气」的情况,哪怕没做过核磁共振,也可以据此进行推理。

B「食用蜡可以用于防止微生物对果实的侵害」中,「蜡可以封闭表面、隔绝空气」是常识,因此可推理出B正确。

C「马铃薯切开后浸泡于清水中可以防止氧化」是生活常识,有类似生活经验的考生都可以判定其表述正确。

D「可以通过虫子取食痕迹判断蘑菇是否有毒」难度较高,如果不是特别关注该方面的常识,很难确定「虫子进食情况,是否能作为蘑菇毒性的判断依据」。

尽管如此,对于D选项还有一个其他思路,那就是「毒蘑菇判断的常见方法」。毒蘑菇一般颜色鲜艳、形状奇特、气味刺鼻,「是否有虫蛀」并不是关键要点。

因此,本题ABC通过常识推理可大致判断正确,D不确定,可认为D的错误概率较大。如果没有其他的解析思路,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最可靠的。

再看下这道题:

【2023国考】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正确率26%,易错项AC

「地球的圈层」是初中地理知识点,但时光荏苒,公考距离初中已有十年左右,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熟悉的话,本题很难做对。

这道题出的也是非常巧妙,和上一道题一样,「选非题」的「非」项最难识别。逐一分析: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A是「板块漂移学说」的常识,它看上去颇为违反古代人的常识(毕竟大陆能移动,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近现代一系列学说的基础。了解地球的构造后,就很容易理解了。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幔」的本义就是丝麻制品,例如「帐幔」。岩浆涌出后缓缓流动的样子与此颇为类似,可借助文字含义来记忆。

C和D要一起分析。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CD说的都是「地核」,相对来说比较冷门。C正确,D的表述大部分也是正确的,但「铬」应该改为「镍」。

C属于初中地理常识,地核核心为「高温高压的固态」,温度可高达5000℃以上,和太阳表面近似。
D的推理技巧是「磁性」。既然该选项说的是「磁场」,那么必然和「磁性有关」。大家都知道铁有磁性,其实镍也有磁性,这两种元素构成了地球磁场的基础。

但是,不管你知不知道镍是否有磁性,至少D选项中的「铬」这种元素肯定没有磁性。

推理思路:绝大部分小伙伴对该元素最熟悉的点,就是「镀铬」这一工艺。镀铬能让物体表面显得洁白美观,还有防腐蚀和耐磨的作用,但从来没听说过有「磁性」吧?无论是汽车上还是生活用品上,从来没有哪个物件镀铬后能吸住磁铁的,据此可推理出「铬」与「地球磁场」无关。

难点解析:

①「选非题」在「非」上下功夫是常见的难题技巧,反之亦然

「常识判断」板块的难题最流行的出题技巧,就是把「选非题」的「非」项做的像正确表述,或者把「选是题」的「是」项做的像错误表述。

这种出题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极强,难度可以做到极高」。例如,「选非题」的「非」项可以找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表述,插入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甚至可能整个句子90%的表述都是对的,就一两个字是错的,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被「偷袭」,从而选错答案。

「选是题」也是如此,出题人完全可以故意选一个冷门的知识点,尤其是那种看上去特别夸张的表述,将其设置为正确答案,考生哪怕发现其他3项有问题,往往也会被表述迷惑到,从而选不出正确答案。

②「推理」一定要学会「见缝插针」

分析2023国考这两道难题可发现,两道题的推理都较为困难,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技巧的。

无论是「毒蘑菇的常见鉴定方法」还是「有磁性的物质」,只要结合题干表述和生活常识,「见缝插针」思考,就能够找到解题的关键突破点。

公考高分规划(6)识别难题与抉择(常识判断篇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