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磅!严查化妆品“套证”!|正规申请化妆品批文

2023-06-26 17:50 作者:进口清关-钟生  | 我要投稿

6月21日,中国食品药品网发布了一则要闻《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将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具体而言,将重点检查“一号多名称”、“一号多商标”、“一号多主体”三种违法情形

会议的召开,犹如在化妆品行业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行业热议,“注意,行业内套证问题危险了”。更有业内人士直言,会议带来的影响堪称“地震级别,大半个美业瑟瑟发抖”!!

一是以“一号多名称”形式套用化妆品注册证号、备案编号的情形。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已注册或者备案产品的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产品名称的文字,导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名称产生误解。

二是以“一号多商标”形式套用化妆品注册证号、备案编号的情形。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载明的商标以外的其他商标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商标的标识,导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产生误解。

三是以“一号多主体”形式套用化妆品注册证号、备案编号的情形。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监制”“出品”“品牌授权人”等相关词语,导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产生误解。

‘一号多用’多存在于特殊化妆品,由于申请特证成本高、周期长,大多工厂将一个特证号提供给多个品牌使用。

他举例,A品牌的产品拿了特证批件以后,B品牌方也想出一款一样的产品,代工厂就会用A的批件产品信息生成新产品,并出一款新包装,在新包装上加上B品牌的商标同时弱化A品牌商标信息,从而达到“一号多用”。

从行业现状来看,“套证”行为普遍存在于防晒、防脱、祛斑美白等特殊化妆品上。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全球防晒护理市场未来将持续增长,2024年或将达到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6亿元);另据观研报告,预期中国的防脱发产品市场规模于2030年将增长至183.93亿元。

与此同时,近两年新品注册备案数量骤降,尤其是特殊化妆品。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2022年“实有在册”化妆品共计78697件,同比下跌了1.9%;其中特证化妆品获批数量为3473件,同比下滑了23.6%。

一边是庞大市场蓝海,一边则是特证申报数据下滑,这就导致不少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套证”生产特证产品。

“每个有特证批文的工厂都在‘一号多用’上尝到甜头,有的工厂几百个特证批文,就是为了方便品牌方‘贴牌’‘套证’,有的一个批文甚至被应用于几十款不同包装不同商标组合的产品。”某企业负责人透露。

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化妆品“套证”乱象屡见不鲜。譬如,在“逆光之肌”天猫旗舰店,一款产品包装上标注的产品名为“欧春秀黑绷带溶斑液”,但晒出的注册证上的产品名称却为“澳芙雪水感嫩白祛斑精华液”,也就是说,商品包装上的商标和产品名称与批件信息完全不想关。“电商时代‘一号多用’乱象泛滥,到了直播时代更是离谱,存在夸大宣传、改配方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及消费者用妆安全。“

“专项检查开展后,这种套证乱象,一查一个准。”上述业内资深法规专家建议,“企业要规规矩矩按照批件上的标签样稿设计包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他还提醒到,专项检查“不仅旨在解决特证领域常见的‘套证’问题,同时对过去常见的‘监制’和‘出品’等问题将一并严查整顿。”换言之,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品牌方”,但是从这次发布的会议内容看,类似的非备案人非注册人的主体引导语,今后将难以出现在产品标签上了,“品牌方要彻底从标签上消失了,即使品牌或者生产企业仍有想法,在备案环节可能就无法通过,即使侥幸通过备案,可能也会面临很大的备案后法规风险。”


这意味着,无论是“套证”,还是标签上标注了品牌方,都将面临严查。“企业赶紧自查自纠,违规产品赶紧下架。”“请关注各自特证套用情况,抓紧调整以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多为业内人士感叹,行业又有一大批产品要下架了。


重磅!严查化妆品“套证”!|正规申请化妆品批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